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華爾街日報:中國將在G20會議上採取攻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4 16:03:49  


央行行長周小川
  中評社香港3月24日電/《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倫敦G20高峰會前夕提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呼籲,反映出在以往會議中被已開發國家批評的中國,下週會議中將會採取攻勢。

  20國集團(G20)高峰會4月2日將在倫敦召開。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建議創造出一個新的未來可取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及全球金融體系的徹底改革,反映出開發中國家對於美國在世界經濟扮演的角色的不滿。

  周小川在人民銀行網站發表題為“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相當不尋常;也顯示出,針對金融危機問題,中國更積極的表達其全球觀點的反應。

  報導指出,從技術及政治層面來看,這項建議茲事體大,即使獲得其他國家的支持,也不可能短期內影響到美元在國家金融及經濟上的地位。

  周小川建議應充份發揮國際貨幣基金在1969年創設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s )”的作用,合理分配,讓1981年後加入的成員國也能享受到SDRs的好處。

  報導指出,“特別提款權”為國際儲備的數額愈高,就能擴大在國際貨幣基金的權力。中國及其他開發中國家希望在國際組織有更大的聲音。

  附:《周小川: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全文

  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蔓延使我們再次面對一個古老而懸而未決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樣的國際儲備貨幣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上的銀本位、金本位、金匯兌本位、佈雷頓森林體係都是解決該問題的不同製度安排,這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成立的宗旨之一。但此次金融危機表明,這一問題不僅遠未解決,由於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理論上講,國際儲備貨幣的幣值首先應有一個穩定的基準和明確的發行規則以保證供給的有序;其次,其供給總量還可及時、靈活地根據需求的變化進行增減調節;第三,這種調節必須是超脫於任何一國的經濟狀況和利益。當前以主權信用貨幣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是歷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機再次警示我們,必須創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推動國際儲備貨幣向著幣值穩定、供應有序、總量可調的方向完善,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

  一、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並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反映出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系統性風險

  對於儲備貨幣發行國而言,國內貨幣政策目標與各國對儲備貨幣的要求經常產生矛盾。貨幣當局既不能忽視本國貨幣的國際職能而單純考慮國內目標,又無法同時兼顧國內外的不同目標。既可能因抑製本國通脹的需要而無法充分滿足全球經濟不斷增長的需求,也可能因過分刺激國內需求而導致全球流動性氾濫。理論上特里芬難題仍然存在,即儲備貨幣發行國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確保幣值的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