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工商時報:別再以錯誤的政策 陷馬英九於不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8 09:20:52  


  中評社台北3月28日電/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說,馬英九自從上任以來聲望直直落,日前最新民調公布的結果,對馬英九施政表達滿意者僅有28%,不滿意者仍高達近六成,整體情勢似乎毫無好轉的跡象。一次民調可能不具代表性,二次民調可能尚不足以定論,但若多次民調皆顯示相似的結果,則即使民調的方法再不嚴謹,其結果相距事實真相就應該不會太遠。

  對此,馬英九通常是以“虛心受教”的態度回應,或是以“時運不濟”的理由反駁。我們則以為馬英九是受到了“人”的牽制,以致於不但政策的推出無法振奮民心,且政策的執行更難以確實產生效益。如果被馬英九委以重任的“部會首長”真的有心“護主”的話,就請不要再以錯誤的政策不斷地陷馬英九於不義。 

  社論謂,漢代學者劉向在“說苑”中把人臣分為“六正”與“六邪”兩類,共十二種,六正曰聖、良、忠、智、貞、直,六邪謂具、諛、奸、饞、賊、及亡國。舉例而言,聖臣的特色是,“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預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這種人須要有眼界、更要有格局,洞燭機先、深謀遠慮為國家創立千秋大業。另一是智臣,“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這種人須要有專業、更要有智慧,掌悉病因、對症下藥為社稷解決災難困厄。

  綜觀當今“內閣”中的成員,能符合這些條件與資格者,幾希。反之,倒是具臣,“安官貪祿,不務公事,與代浮沈,左右觀望”,與諛臣,“主所言皆曰善,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而進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為樂,不顧其後害”,這兩種人似乎有不少充斥於殿堂之中。此情勢一日不改,馬英九的聲望永遠無法回升。 

  社論指,繼體委會構思研訂“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之後,“行政院”文建會日前亦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同樣在草案中放進了減免稅優惠措施。我們雖然一再呼籲租稅優惠猶如嗎啡,吃了易上癮,往後難以戒除,更可怕的是它所帶來的“幻覺”,常會迷失人的正常心智與判斷力。各“部會”耽於使用減免稅後,不但會惰於戮力開拓真正有效的政策作為,且對減免稅的依賴會愈來愈深,終致於不可自拔的地步。

  減免稅不是不能用,但須用的得法,用的有效益,而不是抱著一廂情願的妄想,輕率便宜的胡亂引用或加碼。一個負責任的“部會”,應該是循正道而走,提出長遠宏觀的的發展計畫,公開正面的向“行政院”爭取預算,並接受所有經費需求部門的質疑與挑戰,以發揮資源使用的最大效率。減免稅係政府該收未收的稅收,實質上即是一種“隱藏性”的經費支出,但就因為它不須編製於“部會”之預算中,是故無法受到合理的監督而易造成浮濫浪費,有為的政府應知節制少用。 

  社論表示,馬政府成立迄今,各“部會”已推出許多目不暇給的減免稅項目:“經濟部”擴大促產五年免稅至製造業,“金管會”堅持調降遺贈稅吸引外資,“財政部”減免貨物稅救汽車業,“體委會”要求比照促產租稅優惠振興運動產業,如今再加上“文建會”提議給予個人表演消費支出列舉扣除以培養藝術消費人口。由此可知,馬政府與扁政府的租稅政策不但沒有不同,甚至還更變本加厲的擴大。每次只要一有部會提出減免稅,就會引起社會輿論極大的爭議;是否有效?是否公平?是否對財政的影響太大?是否行政成本過高?但不論反對的聲音有多大,最後減免稅的“正當性”永遠是得勝的一方,從而,自然也讓各部會更加肆無忌憚的喜歡濫用這項措施。 

  減免稅是一項最能“媚俗”的政策工具,執政黨雖都喜歡用它以遂其政治目的,但卻常因過度迷信而反受其害。如果馬政府在財經政策的思維上不能讓民眾感到與前朝有所不同,甚或更為優越,則亦終必將因民眾的失望而遭到再次以選票制裁。現代的“行政內閣”有如君王時代的人臣,如果馬英九民調滿意度如此低落,皆是因為“使主惡布於境內,聞於四鄰”的臣子所造成,則馬英九確實應在“識人之明”方面加強檢討改進。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