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G20峰會領導人集體合影時,主辦方安排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站立前排中央位置。 |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G20峰會結束,國家主席胡錦濤已率領中國代表團離開倫敦回到北京。在這次約50個小時的旋風式訪問中,胡錦濤共進行了8場元首級雙邊會晤,還會見了英國查爾斯王子,並出席了7場G20倫敦峰會東道主舉辦的活動,包括昨天的重頭戲—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據文匯報報道,細觀行程,無論是世界矚目的初次“胡奧會”,或臨時加插的編外會—中法首腦的“解涷會晤”,還是站在國際舞台的最中央,胡總的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而所有胡總參與的活動都反映出同一個訊息:中國的角色舉足輕重,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已成為全世界抵禦金融海嘯的重要動力。
早在今年3月初,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和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便在《華盛頓郵報》聯合撰文指出,經濟復甦取決於“G2”(中美兩國)。文章指這兩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必須合作,並成為20國集團的引擎。沒有“G2”強勁發展,20國集團就將會令人失望。
華郵:華盛頓—北京 成世界軸心
3月29日《華盛頓郵報》題為“望向北京”的文章說:“首屆20國集團峰會去年在華盛頓舉行,這說得過去。若第二次峰會是在北京舉行,將等於發出一個清晰信號,承認華盛頓—北京軸心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關係;它是全球經濟脫困的關鍵因素。如兩國攜手合作,世界會變得繁榮和穩定;若彼此作對,世界的未來將會像最悲觀的預言家所預測的那麼黯淡”。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網站3月31日在《中國佔據舞台中央》的文章中更是指出,許多人認為本次峰會應當關注的不是G20,而是G2(兩國集團),即中國和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昨天的一篇報道也作出類似的評論:“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問題上,若中美之間不能達成協議,那就很難有所作為”。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說:“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認識,即美國和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而這對於兩國政府和領導人而言意味著巨大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需要尋求新的合作方式。”
失去“中國動力” 法國不堪承受
中法關係近幾個月來因法國總統薩科齊在西藏問題的態度而陷入僵冷期,在胡錦濤預定會晤的外國領導人名單上,一直沒有出現“薩科齊”。但在法國以與華聯合公報的形式重申反對“西藏獨立”之後,“胡薩會”以法國總統登門拜訪的方式上演。事實上,除了不得不正視中國在西藏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之外,法國正面對上世紀30年代以來全球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挑戰,深陷衰退泥潭,而在國際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角色舉足輕重,法國無法承受失去“中國動力”的後果。
在G20峰會這個國際經濟舞台,中國同樣展示了不容忽視的實力。在英國經商多年的英國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會長李文興坦言,G20倫敦峰會的召開有如一場及時雨,能夠提振全球信心,而祖國更可在推動全球走出經濟衰退陰影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評論則指出:“實際上,在20國集團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已經持續了30年的中國模式。其巨大成功之處是任何人都不該否認的。誰都應該看到,假若沒有中國模式,當前的全球經濟就更加顯得死氣沉沉,其復甦前景就必定少了一個希望、少了一個動力。”
然而,誠如北京外交界人士向記者所強調的那樣,面對世界對中國越來越高的期許,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更加清醒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和責任,扎扎實實地“將自己的事情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