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曾德成:港台兩地文化交流可提升到更高層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5 16:11:25  


曾德成認為,香港和台灣的文化交流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圖為他在台灣一家書店參觀。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剛結束訪問台灣的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今天以“港台文化交流有更廣闊空間”為題,在其網上專欄“局長隨筆”撰文,談及他以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港澳代表團名譽團長的身份,在台北出席世界佛教論壇的感受。

  曾德成認為,兩岸三地增加交流,彼此都會有借鑑的裨益。港台之間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可以提升到更廣、更高的層次。

  曾德成文章全文如下:

  出席“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在兩岸三地之間走了一個來回,得到十分新鮮而難得的體驗。短短幾日間的三地穿梭,特別鮮明的看到,三地相同之處很多,相異之處亦不少。而正因為有同中存異的因緣,增加交流,一定彼此都有借鑑的裨益,而且順理成章。

  港台之間,有深遠的歷史淵源,不管世局發生了什麼變化,兩地民眾總是保持著種種聯繫。即使與對方沒有個人關係,也總可以從種種文化交流之中,感受到來自一水之隔以外的影響。我讀書時代的香港,台灣風即使不能說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主流,也可以說是其中的巨流,無論電影、歌曲、小說,都是這樣。

  如今,兩地的文化圖景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兩地之間的文化仍然有千絲萬縷的連繫。

  譬如佛教,香港就可以從台灣大盛的人間佛教中得到很多啟迪和教益。台灣有“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之稱,台灣信徒把佛理用到生活上,教育、醫療、救助和環保事業,時常能看到台灣佛門弟子的身影。佛教的力量推動到社區,發揮教化人心和救世濟俗的作用。香港佛教界人士近年紛紛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台、港佛教界人士對社會積極奉獻,雙方無疑有互相促進的影響。

  香港放映的台灣電影的確是少了,但在上個月舉行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中,台灣卻派來了歷來最龐大的代表團,帶來的影片、電影公司代表,以至後來成交的影片版權數量,據說都是歷來之冠。

  事實上,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一直很蓬勃,除了流行樂壇,香港演藝舞台上也經常有台灣藝人的影子。最近,香港話劇團便再度與台灣的著名劇作家賴聲川合作,台灣的南管藝人王心心也帶來了古雅的中原雅樂遺音。之前,台灣著名的雲門舞集每次訪問香港,都掀起撲票熱潮。

  這樣的交流其實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文化交流可以提升到更廣、更高的層次。我這次在會議的頗密行程中,抽空參觀了台北的故宮博物院和台北市立美術館。我自然沒有足夠時間仔細欣賞,相信很多訪台的香港人也會有像我一樣的遺憾。由此想至,港台之間,是不是可以借香港正在策劃發展西九文化區的機遇,探討進行現代藝術以至歷史文物展出的合作呢?特別是我們邀請海外的重要藏品來這地區巡迴展出,如果聯手策劃,是否更為有利?

  當代藝術表演也可以多作交流。香港與台灣兩地距離很近,文化相似,觀眾口味也接近,實在值得鼓勵彼此的藝團向對方民眾推介各自的藝術創作成果。平面創作如書畫可以交流展出,香港的演藝團體,如中樂團、管弦樂團、話劇團、芭蕾舞團等,都值得前往台灣登台。特別是香港和台灣都同樣面對培養新一代演藝人才的機遇和挑戰,彼此可以相互借鑒,相互支持。康文署主辦的新視野藝術節一直有與台灣的藝術工作者合作,去年的第四屆,就有由本港著名電影導演徐克和台灣當代傳奇劇場合作以嶄新手法演繹的經典名劇《暴風雨》。這方面的合作,我相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粵港澳三地已經在文化領域的合作上邁出了新步伐。我想,香港與台灣擴大文化交流,會為四地的文化發展開拓出更廣闊的合作前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