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西方網諜盯緊中國 境內外反華勢力相互勾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9 16:06:15  


美國空軍網絡戰爭司令部的宣傳冊。 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沒有夜行衣,卻活躍於網絡暗黑世界;不需飛檐走壁,卻能輕取對手“囊中之物”;不需健壯的體魄、高超的武藝,卻能決勝於千里之外。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一台高配置的電腦,就是他們的致命武器,鼠標好比AK─47,CPU猶如轟炸機。只要輕敲鍵盤,大洋彼岸就能掀起一場風暴…… 

  近來,西方媒體掀起了一股渲染“中國網絡威脅論”的高潮,捏造所謂的“中國網絡間諜”。最近的一則消息是4月3日,澳大利亞媒體報道宣稱,“中國網絡間諜曾試圖攻克總理陸克文的電子郵箱,並攻擊澳大利亞政府、商業網絡以及外國大使館的電腦”云云。 

  4月7日,國防大學軍事專家孟祥青教授向《國際先驅導報》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西方施放的煙幕彈,以掩護它們在中國互聯網上“攻城略地”,事實上,是中國在深受技術高超的西方網絡間諜之害。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負責人7日也對本報記者指出,利用互聯網的隱蔽性,境內外敵對勢力和反華分子一直在中國互聯網上從事反華活動,竊取中國情報。 

  中國網絡曾遭遇“滑鐵盧”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蒙克頓國際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一份網絡研究報告,成為了西方媒體這一輪“中國網絡威脅論”的導火索。據報道,該中心經過10個月的研究,宣稱“發現”了一個基地設在“中國境內、大規模的”互聯網間諜網絡,該網絡已滲透了103個國家的1295台電腦。該報告一出,隨即引發“蝴蝶效應”,西方媒體紛紛以此為藉口,舊調重彈,渲染“中國網絡威脅論”。 

  儘管報告中提到的所謂“受害國”(比如以色列)站出來證明“並未受到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但西方媒體還是眾口一詞。以至於該研究中心也不得不出面解釋,“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中國政府參與了該間諜網絡,也可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或者俄羅斯人幹的。” 

  互聯網就是這樣一個“暗黑世界”,沒有國界、地域、時空的限制,身手敏捷的“網絡間諜”的背後,可能是遠在夏威夷一棟居民樓裏的瘦高個,也可能是你辦公桌對面毫不起眼的新同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信息與社會發展研究室副主任唐嵐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西方媒體的炒作絲毫沒有根據,如果發動網絡攻擊的電腦IP地址來自中國境內,也不能說明就是由中國境內電腦所為,因為境外網諜可以通過移植“木馬”、“僵屍”程序,對中國境內的電腦實行遠程控制,並以中國境內電腦為跳板,對互聯網上其他任何電腦發動攻擊, 

  “從技術上來說,很難確定網絡攻擊者來自哪個國家或組織。”在孟祥青教授看來,西方高估了中國的網絡諜戰能力,“中國的網絡技術還沒有威脅他國的能力。威脅能力最強的自然要數美國了。” 

  事實上,美國情報機構的網絡間諜實力早已是公開的祕密。早在2000年,英國媒體就揭露了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網絡間諜計劃,該計劃顯示,中央情報局尋求進入全世界各大公司、銀行以及政府機構電腦系統收集信息的能力。為遮人耳目,中央情報局還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以民間身份為幌子與矽谷高科技公司合作,開發能夠從互聯網上獲取任何內容的間諜軟件。被西方媒體塑造成“黑客帝國”的中國,自然被列為西方網絡間諜的最佳對手。兩年前,據媒體披露,一些中國重要部門的電腦就遭遇了一次“滑鐵盧”,一些政府部門、國防機構、軍工企業等重要單位,遭到境外大規模的網絡竊密攻擊。據說,境外有數萬個木馬控制端緊盯著中國境內的上千台電腦。 

  顯然,作為技術能力比較弱的中國,才是網絡諜戰的最大受害者。IT業界技術專家向本報分析說,境外一般選擇配置高、使用少、防護弱的電腦下手,並以此為跳板發起網絡行動;多數情況下,中國中等城市政府機關的電腦往往容易成為下手的目標。唐嵐研究員也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中國的個人電腦以及公司企業的電腦防護薄弱,往往成為境外間諜機構的目標。唐嵐研究員以美國賽門鐵克公司發佈的一份監控報告為例證,報告顯示,“被國外遠程控制的電腦數量中,中國的受害電腦數量總是位居第一或第二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