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殷乃平:台灣千萬不能迷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3 13:50:43  


  中評社台北4月13日電/台灣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13日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說,今年第一季台灣的出口年增率為負36.6%;進口年增率負47.2%,為前所未見。雖然3月份出口因為電子業的急單與庫存回補,衰退現象稍微和緩一些,但是該月仍然有35.7%的負成長,對台灣經濟所產生的影響顯而易見。

  文章說,2月份的失業率5.75%又創新高,估計今年6月大專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時狀況會更加嚴重,而外界估計的經濟成長率可能要比主計處預測的負2.97%要更糟,原因是出口對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佔64%,全球經濟衰退對台灣產生的衝擊,遠比其他國家來得嚴重。因此,主管機關就研擬了一個以內需取代出口依賴的方案,以為如此便可擺脫台灣經濟的困境。乍看之下,似乎言之成理,不過若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擬議者似乎對台灣經濟的特質,以及國際經濟的發展缺乏應有的了解。 

  文章說,台灣是一個面積不大的海島,自然資源缺乏,且4分之3為山地,2300萬人口聚集在剩下的4分之1土地上,人口密度居世界第2位,僅次於孟加拉,經濟稟賦條件薄弱,一向是利用外來的資源生產出口,以世界為市場,才創造出台灣經濟奇蹟,本身的內需市場相對有限,難以維持這個龐大的經濟體運作。 

  內需無法取代出口 

  除此之外,在世界銀行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1980-2005年第一波世界經濟全球化已經完成,電腦與衛星傳遞,使資訊儲存、分析、傳輸能量擴大,電子網絡使空間距離消失,傳統的生產流程分散多元化、區域化,外包取代內製。文中特別指出由台、韓、中、日、印等國形成的亞洲產銷供應鏈業已出現。易言之,全球化之下生產與運銷走向專業分工,台灣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要把經濟結構改變為內需為主,似乎忽略了全球化的發展,大開倒車。 

  其實,過去30年來全球化的發展,帶來了世界經濟的繁榮,但是人類社會進化的速度過快,原有架構中連結較弱的Bug也就成為經濟發展中的致命傷,金融體制的畸形發展導致金融海嘯,國際經濟體制經不起考驗,有待重整。以國際市場為主的國家受到衝擊最大,美、英金融市場崩潰;冰島與瑞士銀行的國際業務虧損超過其國民總生產數倍,國家在破產邊緣;台、韓、日的外銷萎縮,經濟嚴重受創;依賴資源出口的國家如阿拉伯產油國、俄羅斯等也都紛紛從高峰跌落。 

  一時之間,富國變窮、窮國更窮。貿易保護、赤字財政支出、各種救濟措施治絲益棼,使世界經濟失衡的狀況更加惡化,整體結構的改造勢在必行。 

  文章指出,破而後立,全球化下的世界正在從事翻天覆地的變化。適者生存,台灣的定位在那裡?掌舵的執政者,千萬不能迷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