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上海建國際金融中心與航運中心意見出台始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0 10:26:43  


上海是如何摘得“兩個中心”,被中央再次賦予歷史重任?
  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當的國際金融中心、也將擁有具備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國家把“兩個中心”的歷史性戰略任務交給了上海。

  《中國經濟周刊》報道,3月25日,國務院通過《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再次確認了上海在國家中長期發展中的重要使命。

  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報告提出“盡快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新飛躍”至今已歷時17年。在此之後,上海一直把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1995年被國務院加入)作為上海的歷史使命。

  那麼,上海如何摘得“兩個中心”,被中央再次賦予歷史重任?

  《意見》出台背景:發展轉型 上海向中央要政策

  在記者長達一年的採訪中,多位《意見》參與者表示,在該《意見》的標題中,“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是真正的目的,而“兩個中心”建設只是實現轉型的方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意見》(送審稿)前期調研和起草人之一的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華提到了2007年末的上海市委務虛會。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開,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赴京履新,為了填補上海市委書記的空缺,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的俞正聲被調往上海擔任“一把手”。“新官上任”的俞正聲書記很快就著手針對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進行調研了解。而調研的結果似乎並不令人樂觀。

  周振華回憶說:“2007年底在上海市委召開的務虛會上,上海市領導就經濟指標在8個方面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發出警告。之前上海市主要負責人也已經意識到需要轉型。”

  今年1月16日,俞正聲書記在與上海政協委員座談時談起自擔任上海市委書記一年多來的一些想法:“自從我來上海之後,到2008年9月之前,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思考的著力點一直放在怎麼通過體制創新實現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上面。”

  實現“經濟轉型”已成為上海發展所面臨的必然抉擇,而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逐步成為上海市主要領導的共識,並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上海經濟處於轉型,製造業要不要搞?製造業要搞,但要向先進製造業發展的方向搞,上海需要提高水平,提高質量,提高檔次的製造業,但即使發展先進製造業也解決不了大規模的就業和稅收的問題,因此上海經濟結構必須向‘現代服務業’轉型。”今年1月16日,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向上海政協委員們坦言。

  俞正聲書記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中央領導對於上海的發展很關心,對上海在轉型中所遭遇到的困難也很理解。曾參與上海經濟轉型調研的周振華透露:“吳邦國委員長曾對上海主要負責人同志說,上海首先遇到了全國其他地方沒有遇到的問題,上海應該勇於‘衝一下’。”

  所謂上海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指上海經濟整體發展已進入“後工業化階段”,在國內很多城市的經濟結構布局還是“二三一”的時候,上海的經濟結構已經實現了“三二一”(指三大產業的發展順序),而這樣的經濟轉型是未來中國很多城市都需要經歷的,上海首先遇到了“其他地方沒有遇到的問題”。

  而所謂的“衝一下”是指,上海應該在推進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過,轉型往往存在“知易行難”的問題。近年來,上海的傳統服務業發展模式遭遇了發展瓶頸,即上海市第三產業產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多年在50%徘徊,而縱觀全球發達城市的服務業GDP占比都達到了70%以上。

  周振華認為,上海經濟要轉型需要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出台適應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於是,上海決定向中央“要政策”。

  在周振華看來,上海之所以會向中央“要政策”,關鍵在於我國現行稅收制度並不利於上海在服務業上的轉型。目前我國的稅收結構是以工業化發展階段而設計的,並不利於像上海這種服務業為主導的後工業階段城市的發展。而稅收問題不是上海能夠說了算的,決策權在中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