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科院博士:中國“馬歇爾計劃”一石多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1 10:29:48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博士苑基榮今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目前,國內外正在熱議中國要不要實行“馬歇爾計劃”。筆者認爲中國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在金融危機蔓延中尋找機會拓展自己的全球經濟戰略,而實行“馬歇爾計劃”應是一個不錯的平台和渠道。

  存在客觀需求

  馬歇爾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援助歐洲的計劃,也稱爲歐洲復興計劃。二戰後歐洲經濟瀕于崩潰,如果沒有大量的額外援助,就會面臨性質非常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危機。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隨即提出援助歐洲經濟復興的方案,故名馬歇爾計劃。美國用其生產過剩的物資援助歐洲國家。4年間,美國對歐洲撥款共達131.5億美元,其中贈款占88%,其餘爲貸款。馬歇爾計劃實施期間,西歐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5%。馬歇爾計劃爲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更是短期援助的成功模式。

  此次金融危機造成的世界形勢與當時有很大相似性。國際社會普遍缺少資金,存在著資金需求。美國極力鼓噪中國購買美國國債以維持經濟刺激方案,國務卿希拉里訪華的呼籲即爲佐證。同時,歐洲和世界其他經濟體尤其新興經濟體都在遭受金融海嘯的煎熬,對資金可謂嗷嗷待哺。隨著發達國家回撤資金,匈牙利、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過度依賴外債的東歐各國正逐步陷入本幣貶值、經濟下滑的深淵。而由于缺少資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沒有能力幫助亞洲國家穩定它的金融體系和秩序。因此,第14茝東盟峰會上,東盟10國首腦呼籲儘快實施與中日韓一起籌建1200億美元區域外匯儲備庫的計劃。拉美和俄羅斯形勢也不樂觀。況且,金融危機已經蔓延到了實體經濟,很多國家已經陷入衰退。這客觀上爲中國實行“馬歇爾計劃”提供了條件和可能。

  實際上中國已經開始做一些類似的工作。央行副行長胡曉煉3月23日透露,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已經與周邊國家建立總計5800億元的3年期雙邊本幣互換安排。此外,在10+3框架下,中國也爲本地區的經濟金融穩定提供資金支援,在總金額1180億美元雙邊貨幣互換協定中,中國與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簽署了6份雙邊貨幣互換協定,中國承諾出資165億美元。中俄之間250億美元換3億噸石油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能夠一石多鳥

  中國啓動“馬歇爾計劃”存在著以下幾個理由:

  第一,通過刺激外需拉動內需。林毅夫表示,美國、歐元區、日本和中國這樣的“高儲蓄國”和石油出口國應該在未來5年中向低收入國家投資2萬億美元。這筆錢將以捐款而非貸款的方式支付。在他看來,當窮國的經濟得到發展後,它們對商品的需求也會隨之上升,最終向高收入國家購買更多的商品。外匯儲備過于龐大,中國式“馬歇爾計劃”是其分散風險的途徑。筆者認爲,馬歇爾計劃贈款方式對中國來說不太可取,但我們有能力通過貸款方式來挽救急需救援的國家,促使其經濟復蘇來購買中國産品。

  第二,防止中國刺激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産能過剩。通過外需來拉動內需里已經談到輸出産能問題。無獨有偶,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在兩會期間表示,在外需問題上,建議策劃具有中國特色的“馬歇爾計劃”,可面向發展中的新興市場進行援助,有效增加外需。這樣就可以在放貸同時,輸出産能,也就相當于把過剩産能變成國家債權。中國出台4萬億人民幣的刺激經濟計劃,據估計與地方政府聯動能達到20萬億人民幣的效果,這不可避免地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産能過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