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面對失業率上升要特事特辦”的社評說,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5.2%,是3年多以來新高。金融海嘯重創實體經濟,本港就業市場未來的情況可能比沙士期間更差,政府對此應有足夠思想準備。面對失業率持續攀升,當局必須打破常規,特事特辦:一是設立臨時性的失業援助或貸款基金救助失業人士;二是採取優惠政策減輕企業裁員或倒閉的壓力;三是加快大型基建開工,增加就業職位。
社評表示,首季失業人數已上升至187,200人,約增加15,200人。由於香港並未如其他先進經濟體系設立失業保險金制度,香港失業人士必須家無恆產,始能通過綜援制度的資產審查條件,取得綜援金。目前香港有約3萬多失業人士成功申請綜援,只佔18萬多失業人士約16%。大部分失業人士特別是中產人士,沒有任何制度性的經濟援助。政府官員建議中產失業人士,把居所向銀行申請再按揭貸款應急,但銀行一般不會批准失業人士再按揭貸款的申請。政府應認識到,“助失業”與“保就業”同等重要,盡快設立“失業援助基金”,只需通過簡單的資產審查,讓失業人士每月可得一定金額的生活津貼或貸款,讓他們暫渡難關,不致手停口停。這不僅可改善失業人士困境,而且可紓緩因失業上升而鬱積的社會戾氣。
社評稱,財政預算案建議動用16億元,在公營部門創造62,000個臨時職位及實習機會,其中建議撥款1.4億元,為4,000名去年及今年大學畢業生提供實習津貼,於本地機構實習最少獲4,000元,前往內地則有3,000元。除了保就業先保大學生外,政府還應加大力度,採取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盡量不裁員和創造職位。政府對中小企的部分收費和稅收,例如差餉、排污費、預繳稅,以及政府轄下的物業租金等,可考慮減免或緩交,以盡可能減輕中小企成本,減輕企業裁員或倒閉的壓力。
目前建造業失業最嚴重,失業率升至11.2%。當局推動的一些維修工程和小型工程,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建造業的嚴重失業情況。部分從事基建的工人,亦難以轉做小型工程。社評認為,政府應特事特辦,加快大型基建開工,既增加大量職位,又為增強本港競爭力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