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付出 找到國際平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2 17:04:56  


  中評社台北4月22日電/台灣爭取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可能會有成果,“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甘逸驊表示,這是馬政府務實外交和活路外交的重大突破,唯有先參與國際組織,讓臺灣長期付出的能見度大幅提升,有了平台,我們可以表現得更好。

  聯合晚報報道,甘逸驊表示,自1997年以來,台灣即訴求國際參與的擴大與人道精神的實踐,這是超越政黨的一致呼聲,今年若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代表兩岸關係有一定的互信,對兩岸具有良性發展,如同馬英九所言,不去製造surprise(意外)。

  如果台灣是以每年申請方式參與WHA,外界質疑台灣受中共控制?甘逸驊說,每個組織有不同要求,有些國際組織觀察員身分是有條件的,但最主要的條件與資格,以有沒有達到做為全球重要的一個會員來說,是對民衆的健康、對國際社會有無回饋,不只是觀察員,一般的會員也要達到一定資格,聯合國的國際組織,包括國際婦女組織、人權組織,沒有達到標準也會被排除在外,如果我們加入了,國際社會都在看,看有沒有符合應盡義務?依我們實力和對國際社會的長期付出,是有目共睹,有時只怕付出卻找不到平台。

  甘逸驊表示,台灣有相當多醫療團體常以“國家”或私人名義,向國際伸出援手,也參與災難救助,雖然臺灣醫療實力與長期付出,國際社會有目共睹,卻找不到可以發揮的國際平台,非常可惜。

  甘逸驊說,參與國際空間,使島内衛生網絡與全球聯結,可以提升民衆健康標準,且依照臺灣公共衛生的現有資源、經驗、與醫療網絡的普及,國際社會相當羨慕,類似經驗得以藉國際平台回饋國際社會。他說,從國際參與、兩岸關係、再推廣至國際社會,民衆需持樂觀態度,如果順利,對兩岸和國際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