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面對上海 香港應放棄幻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0 00:03:55  


 
  第三,香港的一些精英長期對人民幣的全面自由兌換持懷疑態度,卻沒有充分重視經過30年改革開放,中國綜合實力大增,特別是經過97、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人民幣已經被週邊國家視爲一種值得信賴的貨幣。中國其實對人民幣的國際化已經進行了一些嘗試,比如中國央行已經與韓國央行、馬來西亞央行、白俄羅斯央行、印度尼西亞央行、阿根廷中央銀行和香港金管局簽署了總計6500億元人民幣的6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有觀點認爲:中國以龐大的美元儲備作後盾,但又繞過美元兌換的束縛,直接進行雙邊貿易結算,既穩定了雙方的匯率,又使雙邊貿易可以順利進行,為今後直接的貨幣兌換作了示範。其實,人民幣早已成爲週邊很多國家民衆自發持有並流通的貨幣,而中國與週邊一些國家在邊境貿易中早就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這種結算也已經進入國際貿易領域。雖然一些人民幣的跨境結算不是通過正規的金融機構進行的,但是週邊國家的民衆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逐漸加深。經過此次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的洗禮,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必將進一步提升。而從總的趨勢看,人民幣全面開放祗是一個時間問題。

  第四,香港的一些精英僅僅從貨幣流通的便利性以及金融管理體制的西方化的角度肯定自己,卻從不願將“國家經濟安全”作爲營建國家金融中心的最重要因素來考量。不論對西方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都是執政者高度關注的問題。中國作爲一個成長於列強環伺環境中的發展中國家,且作爲一個社會制度與西方發達國家頗爲不同的經濟體,在按照現行國際金融規則參與遊戲的時候,無疑面對更大的風險,也必須保持更大的警惕。而在金融海嘯橫掃世界且造成嚴重破壞的現實背景下,在境內營建一個資金來源更加明晰、資本組成更加健康、資產擁有者更加值得信賴的國際金融中心,無疑對中國的國家經濟安全與科學發展,具有極爲重要的戰略意義。

   值得關注的是,即便上海已經被國家確定為營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香港還有人一廂情願地認爲國家的佈局應該是“香港主外,上海主內”。如果香港還抱持這種觀點,等於繼續將希望建立在一種新的幻想之上,這對香港集中精力應對挑戰維護自身,無疑是不切實際甚至是非常危險的想法。
  
  香港回歸12年來,已經經歷了兩次金融風暴。而此次橫掃世界的金融海嘯,其實已經對所謂的“國際通行慣例”進行了顛覆。曾幾何時,人們提到“投資銀行”都是肅然起敬,這些投資銀行的員工也都被當作天之驕子。但是,不過一年的時間,世界前五大投資銀行已經“灰飛煙滅”,昔日華爾街的英雄有的成了罪惡的騙徒。某種意義上說,金融海嘯是在西方號稱完善的法律體系下形成的,西方世界的金融精英們製造的巨大泡沫,對全世界衆多民衆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極其嚴重的破壞,似乎並不能簡單地以一句“監管不力”就可以推卸責任。至少在這種法律體系之下,在市場監管方面的漏洞是巨大的,在金融系統的社會責任方面是缺乏道德準則的。少數金融搞手對普通民衆財富的“合法掠奪”,正是在西方法律體系下,按照“國際慣例”進行的。

  應該說,此次金融海嘯的一個重要啓示,就是促使人們反思西方法律體系、價值觀念的“普世作用”。所謂慣例,無非是由強勢者主導的對自己有利的遊戲規則。此次金融海嘯,深刻地揭示了這些遊戲規則的弊病,想要繼續迫使世界各國各地區像兩年前那樣接受“國際慣例”,當然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公平的。新的遊戲規則,必然是經過金融海嘯的洗禮,重新磨合出來的基本原則。香港金融體系的運作特徵以往是與西方強國制定的遊戲規則高度吻合的,香港的金融精英們也熟悉那些規則。但是在金融海嘯之後,如果還是堅持以“國際慣例”的正宗自居,總以爲自己還是領跑者,那無疑會阻礙香港的“與時俱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