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謙遜的公僕 才有資格執行其權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6 12:33:40  


  中評社台北4月26日電/最近一周的“行政院”,非常不平靜。 

  先是一位“政務委員”在上班時間外出被周刊跟拍;而後是另一位“政務委員”被質疑其竹北生醫園區之協調瓜田李下。這兩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卻有其共通面向:掌握大權力的“內閣”行政首長,該用什麼心態來處理政務?該用什麼心態看待人民賦予的行政權力?要回答這兩個問題,也許要從馬英九與“劉內閣”的民意對比談起。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過去幾個月,許多媒體都對馬政府做過題目大同小異的施政滿意度民調。大體而言,民眾對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都不高,各電視台名嘴也常對其處事能力多所批評。但是,當民眾被問道如果再選一次“總統”投票將如何抉擇時,大多數的民眾卻仍然表示會投給馬,此中顯然反映民眾的一種特殊心態。此外,以往的許多民調也都顯示,雖然劉院長在“立法院”的答詢敏銳犀利、且行政處置果斷決絕,但是民眾對“劉內閣”的不滿意度卻一向高於對馬英九的不滿意度,這也是值得探究的課題。 

  以上這二個民調似乎都顯示:台灣人民固然期待政府官員能有便給的言語與效率的施政,但是他們似乎更在乎官員對權力的“態度”。在許多台灣人民的印象中,他們不曾感受到馬英九強勢施展其行政權力。這樣的溫和統御也許是“總統”“行政效率不彰”的原因,但是“行政院”諸多事件的恣行權力,卻也是人民另一種不滿的源頭。看看前述兩位“政務委員”的風風雨雨,我們就知道事情梗概了。 

  先看“政務委員”的權力操作。“行政院”文教政委在接職之前,是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清華、交通、陽明、中央)的總校長,而“行政院”劉院長也做過清華大學校長。竹北生醫園區當初該不該由台大規劃可以批評;台大規劃期間有沒有延宕,可檢討;若有延誤,是否該易手可以討論;若要易手,新對象究竟是誰,可以斟酌;但無論如何,這些事都得按行政程序走。此案牽涉到這麼大面積的開發、這麼多的大學利益,卻由主管的政委與院長逕自核定交由與自身利害相關的大學聯盟去規劃,難道沒有瓜田李下之嫌?在馬英九巡視園區時刻意安排台聯大四位校長到場,難道沒有人從中運作?竹北園區的利益相較於劉院長胞兄在東元電機的工程利益要大上許多倍,既然東元案要迴避,為什麼竹北案就不懂得迴避呢?竹北園區既沒有公聽會也沒有標案評比,只因為易人掌權就物換星移,這就是權力的傲慢! 

  再看“政務委員”的時間運用。政委官沒有上下班打卡,實際上是二十四小時待命,隨時要處理“國家”的緊急事務。這種不用上下班打卡的全天候上班模式,與其說是不定時的犧牲投入,倒不如說是全時段的運用自由。政務官根本不用向“行政院長”官報告行事時辰,而他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就是人民。至少在今天,台灣人民仍然生活在經濟海嘯的陰影下,徘徊在六%的失業邊緣、掙扎在前景未明的產業重整起點。人民當然不可能知道官員真正花了多少心血為他們的福祉努力,只能期待政務官能夠謙卑的使用他們的自由時間。官員的時間自由,只能是服務的便利,卻從不是自利的巧門。 

  但是民主的弔詭就在這裡。人民越仰賴官員協助,官員們權力就越大。當官員權力越大時,就越容易恣意妄為,忘記了人民的託付、忘記了他們是公僕、忘記了他們的權力其實是責任、忘記了公僕行事應循的行政程序、忘記了他們是誰、忘記了擁有權力者應有的謙卑。 

  也許前述有關馬英九民調的兩個觀察,都反映台灣人民心底的隱約印象:馬英九似乎不那麼善於揮舞其權力。但也正因為如此,人民也較不易看見他對權力的傲慢。相對的,“行政院”的許多政務官是敢於施展權力的政壇明星,但是人民心中真正期待的政治家,究竟是對權力長袖善舞者還是謙抑自持者,也許可以從多次民調中看出端倪。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