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兩岸的“外弛內張”,我們由胡錦濤的“建立互信,創造雙贏”,而馬英九則強調“承認現實,互不否認”已可看出兩岸本質上的差異﹕大陸這邊堅持的是終極的“一個中國”,而馬政府這邊則某一程度是李登輝“兩國論”的變形。這種立場的差異,去年底的“胡六點”已做了重申。對於“胡六點”,馬政府這邊始終未做回應,一直拖到4月22日始在與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所謂視訊會議上,始做了這樣的回應;胡六點“毫無疑問的是很正面的宣言”,除了對“胡六點”以這樣一句話帶過,當做“回應”外,馬在視訊會議上,已不再談兩岸歷史,而只談台灣地理。這是以“地理論”取代“歷史論”,這已顯示出兩岸在認知上已愈拉愈遠。而這種愈拉愈遠,我們也可在博鰲論壇時,溫家寶在晤見台灣代表錢復時的談話看出,錢復行前,馬曾放出“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深化合作,開創未來”這16個字,而溫則回以“面向未來,捐棄前嫌,密切合作,攜手並進”,溫也再次表示“一個中國”以及“中國特色的兩岸合作模式”等等。由雙方放話來、放話去,它們對彼此之間在打什麼算盤,其實已應心知肚明。這也將使兩岸未來的“外弛內張”更加明顯﹕
在“外弛”這部分,北京只要僅涉及兩岸本身的問題,如航班增加、陸客增加等方面,為了表示“善意”,應當會持續加強互動,這也是在南京召開的第三次“陳江會”,在涉及兩岸的部分,仍有進展的原因。不過,對比較中程的事務,如兩岸金融合作以及打擊犯罪等方面,儘管簽訂原則性的協議,但因這種協議尚需更多協商始能落實,這些部分則不無可能被推遲。
在“內張”部分,由於兩岸在基本立場上愈拉愈遠,北京在許多更大的課題,特別是涉及國際社會的問題自然會格外的步步為營。這乃是基本上就長程而言,兩岸關係不容樂觀的關鍵。
台灣的《中國時報》最近指出,台灣在蔣經國時代,他至少還會說“我是中國人,我也是台灣人”這樣的話。而到了今天,由於台灣獨派主宰了話語權,“我是中國人”早已成了台灣的禁語。台灣的星雲法師在兩岸佛教大會上講了“我是中國人”,即被攻擊得體無完膚。在獨派主導下,台灣已完全不談歷史,只談地理;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則成了所有政治人物的口頭禪,在這種趨勢下,兩岸的和平發展又怎能樂觀期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