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麻生太郎:中日已迎來春天 對將來非常樂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9 11:44:04  


 
  記者:您提出過“日本的底力-創造明朗的日本”的執政理念,在生活中遇到巨大困難時,您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底力從哪裡來?

  麻生太郎:首先,我認為,面對困難時最重要的首先是“不要迷失自己”。也就是說,作為國家而言,冷靜地思考“日本的優勢是什麼?”

  其次,在此基礎上,“充滿自信”地發揮優勢來迎接困難,我認為這一姿態十分重要。也就是說,不要過多地悲觀,為了盡可能保持樂觀的態度而努力。

  比如,日本至今為止依靠“製造產業”的能力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另外,我們還有“額頭上流著汗工作”這一價值觀以及作為整個團隊獲得好成果的組織力。這些是日本“製造產業”的傳統,也是優勢。

  到目前為止,日本能夠克服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等困難也是發揮了這些優勢的成果,我認為,日本人可以更加對此有自信。

  去年雷曼破產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的確進入了摸索新的增長模式的“大調整”時代。但是,我希望,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也不要迷失這些“優勢”,並以此為基礎,滿懷信心地去開拓新的時代。

  記者:您喜歡看漫畫,擔任首相後還有時間看嗎?看過中國的漫畫書嗎?另外,您認為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有哪些共同點和差異?

  麻生太郎:在我任外務大臣的時候設立了國際漫畫獎,也有許多來自中國的作品應征,第一屆和第二屆都有來自中國的作品獲獎,中國漫畫的水平之高令我感到驚訝。中國漫畫的畫風與日本漫畫很相似,與漢字文化相同,左右兩頁也是同樣的從右向左看。我還曾見過第一屆的最優秀作品《孫子兵法》(香港)的作者李志清。該作品也在日本出版,我認為它發揮了漫畫的獨特優勢,即超越國界和年齡受到喜愛。我十分高興地期待,漫畫自然不用多說,今後還能通過動漫、電影、時尚等流行文化進一步促進兩國友好。自就任首相以來,每天工作繁忙,很少有機會接觸漫畫,很遺憾。

  日中間擁有世界上罕見的悠久的交流歷史,眾所周知,在文化方面有著眾多的共通點。漢字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此外,如儒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對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中國的李白和杜甫等文人的作品、《三國演義》和《西游記》等故事,在日本也膾炙人口。

  此外,在日本,正如茶道所代表的那樣,古代通過與中國的交流傳到日本之後,與日本社會本土文化相融合,並作為日本的傳統文化而扎根下來的文化也為數不少。J-POP(指受西方影響的日本流行音樂---編者注)、時尚、漫畫、動漫等流行文化已經成為代表日本的具有新的魅力的文化,不用說中國的年輕人,還吸引著整個世界的年輕人。具有魅力的文化是一個國家固有的文化,同時也具有普遍性。正是因為如此,文化才會傳播。將這些具有新的魅力的日本文化推廣到世界,也是我的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