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爾街日報:防控豬流感要學習“亞洲智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9 15:34:00  


各國政府和商人只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並持有正面態度,便會有機會成功防控好下一波全球疫症。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記者 何耀雄編譯報道)豬流感正橫掃全球,若疫症繼續蔓延,各國政府將不得不作出些艱難決定。我們有必要在此時重新審視過去數場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從中汲取教訓。

  美國《華爾街日報》今日刊發遠東經濟評論雜誌主編梅菲(Murphy)的評論文章指,我們的未來仍然吉凶未卜。從過去的經驗可知,若豬流感演變成新一種全球流行性傳染病,將會造成巨大的生命和經濟危機。

  上世紀,全球曾爆發過三場類似的大型疫症:1918至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至1958年的亞洲流感和1968至1969年的香港流感。

  據統計,1918至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在美國奪去了六十萬人性命,並導致全球四百至六百萬人死亡;而亞洲流感和香港流感也分別奪去了二百萬和一百萬人性命。專家估計,未來的大型疫症可能會導致約一百四十萬人死亡。

  這些人命傷亡也會導致經濟損失。2005年一份國會報告指出,嚴重流感會令美國損失5%GDP,其中3%是來自生產力的減少,三成美國人可能要因此停工三星期;另外2 %則是來自消費者、私人機構和政府部門的需求減少。

  但從亞洲過去面對疫症時的經驗可見,恐懼帶來的經濟損失卻往往大過疫症本身。2003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影響遍及全球三十國,八千人染病、774人死亡。其中在香港,約有三百人死亡,死亡人口佔全城人口的0.004%,但季度GDP卻不符比例地下跌了2%、銷售數字也大跌6.1%。這顯示出人類往往會錯估了疫症的嚴重性。

  其實我們也不用這麼紀人憂天,各國政府和組織都明白到,掌握好疫症和大眾的心理反應就能有效進行防控工作。即使我們不能阻止疫症蔓延,也能盡量將其影響減到最低。

  SARS期間,亞洲各國政府都意識到這一點,故此想盡辦法縮小疫症的真實危機與大眾心理危機之間的差距,而如何增進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溝通便成為了當中關鍵。當時,有學者致力研究大眾接受訊息後的反應,這些研究也大大促進了政府與大眾的溝通效率。

  為了減輕員工的焦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當時每日於互聯網上發放重要醫療的訊息,思科(Cisco Systems)則發語音訊息穩定人心。對於政府官員來說,他們或許不能控制那些追求煽情效果的傳媒,(其樣也不應該這樣做),但卻可以尋找其他有效發放訊息的途徑。

  經驗告訴我們,提高資訊的傳播速度也能遏止疫症蔓延,新西蘭政府隔離從墨西哥歸來的生病學童便是一個良好示範,儘管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禁止出入境能阻止疫症傳播,有人更指這會令病毒在一兩個星期後變得更為兇猛。

  商人也能在防控疫情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可以制定一個向員工、供應商及顧客提供清晰疫情訊息的永續機制,當中包括分發口罩、容許部份區域員工留家工作及為員工提供新培訓以取代病假中的同事。

  只要增強溝通,疫症帶來的恐懼和性命損失都可因此減到最低。各國政府和商人只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並持有正面態度,便會有機會成功防控好下一波全球疫症。


    相關專題: 美墨豬流感爆發 有機會大規模蔓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