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歐聯時報:金錢至上非華人成功標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1 08:04:45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意大利《歐聯時報》刊發時評文章說,任何時代任何社會,富裕階層都不過只是少數派,但是這並不代表其他人就都屬於失敗者。相對於財富而言,一個人的成就感應該來自於內心的充實和對社會的貢獻。財富只是成功的副產品,而不應該是唯一目標,所以金錢至上不該成為海外華人社會衡量成功的標準。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據意大利教育部門統計結果顯示,走進意大利高等學府的人占當地公民總人數的40%左右,但是能夠進入高等學府學習的華人卻不足當地華人總數的3%。絕大多數華人子女在獲得初中文憑後便開始跟隨父輩經商。因為現實中華人進入主流工作圈絕非易事,所以與其耗費時間和財富去深造,反倒不如早早進入社會學習生意經。 

  成功,是現今時代最引人注目的話題,特別對於那些背井離鄉到海外去闖世界人們。成功不僅是意味著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時還得接受來自外界的評價,而評價的標準往往都是顯而易見的物質條件。於是乎財富就順理成章的被當作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 

  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成功”幾乎是所有人的理想。無論是臥薪嘗膽還是韜光養晦,人人都在期待著能夠出人頭地,飛黃騰達。把住豪宅,開名車,衣著光鮮,出手闊綽當作人生的唯一理想,這樣的價值觀是否正確?難道獲取財富就是成功的唯一表達? 

  在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殺豬刀”的言論充斥著大街小巷,似乎一定要向人們證明“讀書無用論”。然而歷史的進程卻充分證明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正確。特殊時期的個別事例並不能掩蓋事務的本事,也不可能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 

  生活在意大利的大多數華人都是依靠經商得以立足,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難以融入主流社會,沒有相應的話語權也是華人社會一個不爭的事實。為什麼華人在意大利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如此不平等?也許所謂的文化衝突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而已。華人社會重視物質的價值,忽略文化和知識的價值,恐怕才是主要原因。華人由於極難進入主流社會的工作圈而幹脆放棄獲取文憑,同時文化知識的缺失導致更難獲得主流社會工作機會。一來二去的惡性循環必然導致華人社會雖然成為經濟領域的強者,卻只能做其他領域的矮子。長期以往這一問題也會使得華人社會的發展陷入瓶頸。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