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質疑美華裔“忠誠度” 冷戰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5 00:08:56  


美國華人將愛心送給了和平的中美關係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解放日報刊文說,美國華人機構“百人會”日前公布民調顯示,近半數美國人認為,一旦中美兩國在軍事或經濟問題上發生衝突,美國華裔不會支持美國。有輿論就此認為,華裔對美國的忠誠度相當值得懷疑。

  正如調查結果所顯示的,雖然近年來美國人對華裔的好感、對華裔的貢獻認同有所增加,但美國主流觀點依然將華裔定位為移民族群。目前移民議題在美國爭議較大,移民的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受到更嚴格的審視。一般美國人懷疑華裔的忠誠度,大部分原因是受到中國迅速發展因素的影響。過去幾年,中國經濟日益強大,在國際事務中聲音越來越響亮,因此“中國威脅論”在美國甚囂塵上,華裔對美國的忠誠度成為美國人關注的熱點。

  然而,把衝突中“選邊站”作為衡量忠誠度的指標,本身就有問題。其假設前提———中美發生軍事或經濟戰爭,本質上仍是一種將他國作為假想敵的冷戰思維。當前,中美之間的相互需要和相互依存度日益增強,解決當前全球面臨的諸多難題越來越離不開中美的攜手合作。冷戰思維方式早已不符合中美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關係”的發展現狀。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行為有時未必能真正符合一個國家民眾的根本利益,而國家忠誠度也不應等同於狹隘民族主義。面對衝突和戰爭,人們對正義的認同常常超過自身國籍的局限。很難說只要是美國對外發動戰爭,美國人就必須義無反顧地站在白宮這邊。回顧歷史,上世紀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各界掀起聲勢浩大的反戰運動,到1967年演化成大規模的遊行抗議,對美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而反對伊拉克戰爭的運動,始終與戰爭形影相隨。奧巴馬一直以“自始至終反對伊拉克戰爭”為號召,並在競選中承諾,如果當選總統,會在上任後16個月內從伊拉克撤軍。美國人沒有因為奧巴馬曾站在政府“對立面”,而懷疑他對美國的忠誠。

  “9.11”之後,布什政府曾拋出著名的“非友即敵”的“選邊站”論調,事實證明,這種簡單化的邏輯根本無法解釋複雜而深刻的國際風雲變幻。移民歸化後當然應該愛國,但這種忠誠並非一定要以敵視母國為代價。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移民更多地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促進定居國和母國的全方位交流,相比“選邊站”,這不是更有益的一種忠誠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