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國務院常務會近日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相關專家學者指出,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意義在於,通過在海西區域內嘗試“兩岸經貿合作機制”的相關議題,帶動科技、文化、教育和人員的交流,將為兩岸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內的“一體化”做“政策準備”。
經濟參考報報道,“可以預見,海峽西岸經濟區將成為大陸對台政策的‘試驗場’。”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說,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深層意義在於創建對台經濟合作新平台,有步驟地讓一些帶有探索性的交流合作議題在一定範圍內試行,發揮出“政策試驗”的功能,逐步完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唐永紅認為,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下,海西區有望從三個方面著手對台特殊政策的“試驗”:
第一,兩岸經貿自由化與一體化的“政策試驗”。在一個條件合適的區位建立一個遵循WTO原則的、境內關外的綜合型自由經貿區。這個經貿區集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研發製造、商品加工、倉儲展會、物流分撥、過境轉運、國際旅遊(含兩岸旅遊)等多項功能於一身。
第二,推動兩岸產業合作集聚功能的“政策試驗”。內容包括:打造產業對接合作聚集基地,構建閩台產業對接合作聚集基地,積極承接台灣現代產業轉移;以行業對行業、園區對園區、縣市對縣市等多種方式,促進閩台產業對接合作;促進閩台現代服務業對接合作,積極引進台灣科技研發、航運物流、現代金融、旅遊會展、商務營運、醫療衛生等現代服務業;密切農業交流合作以及旅遊對接合作。
第三,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合作服務功能的“政策試驗”。在福建全省範圍內建立人民幣新台幣清算機制,推動在福建設立“兩岸金融合作試驗區”,促進福建成為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海峽東西兩岸區域經貿關係的日益緊密,有利於推動兩岸經濟整合,建立‘兩岸命運共同體’,從而為兩岸和平發展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李非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