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訪陳延輝:ECFA公投對綠選舉加分不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8 00:43:35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教授陳延輝。(中評社 鄒麗泳攝)
  中評社台北5月28日電(記者 鄒麗泳專訪)民進黨發動517大遊行後,拉長藍綠戰線,除全面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公投並積極投入縣市長輔選工作,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陳延輝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民進黨是517最大獲益者,確實將民間力量整合起來,但在野陣營也有各取所需趨向,如何將這股力量持續運用到年底縣市長選戰,是一項考驗。

  陳延輝為德國哥丁根大學政治學博士、長期研究東西德政治變遷,曾任台師大政治研究所所長,群策會(李登輝創辦的行動智庫)智囊,曾在李登輝學校擔任導師。

  陳延輝認為,離年底縣市長選舉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民進黨推動ECFA公投做為凝聚泛綠陣營的團結手段,但因ECFA公投屬於“全國性”議題,縣市長、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選舉卻是地方性事務,兩者關連性不大。一般老百姓不見得對ECFA內涵有興趣,公投恐怕很難對縣市長選舉造成加分效果,政治運作成份比較多。

  陳延輝分析,民進黨推動ECFA公投“並非正辦”,因為到目前為止,人民對ECFA的內容是什麼都不知道,一個光有名稱、沒有實質內涵的空洞議題叫如何人民連署?假如,真要公投應該推動與人民有關,大家切身感受到制度不合理的議題。身為政治學者,他認為,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制結構非常不合理,已經違反票票等值的基本精神,應從優先修改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制度。

  談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能否有效帶領在野民間力量?陳延輝認為,綠營的力量分散確與領導人的領導有關,蔡英文不是政治人,政治敏感度與對民間情緒的反應不夠靈敏,她對綠營基層及民間的理解力也不及傳統綠營政治人物,這與蔡英文的學者出身有關;沒有人會懷疑她的專業與深度,她對台灣政治勢發展與政治嗅覺可以再琢磨,例如喚醒台灣人民的覺醒,運用群眾運動能力也可以再加強,這些都必須慢慢累積經驗。

  詢及“國會”衝突升高是否朝兩極政治發展?陳延輝說,目前還很難推論台灣政治已經達到兩極政治,但在野的民進黨發動517大遊行對社會秩序是很大的考驗,很幸運地以和平收場,民進黨公職人員全員到齊,不單單代表27席“立委”而已,應視為38%台灣人民站出來。國民黨若想執政下去,必須虛心傾聽還有那麼多人的意見與執政者不同。

  他認為,517大遊行與518凱達格蘭大道靜坐抗議,只是先嚇一嚇馬英九而已,更大的力量應會放在2012年,主要是凝聚綠營的內部力量,在年底縣市長選舉前給執政者壓力。然而,縣市議員、鄉鎮市長與縣市長三合一選舉,民進黨很難與國民黨競逐,態度依舊是8比2或7比3的局勢。

  陳延輝說,目前,藍綠政治結構與政治環境與1990年代相似,當年解戒嚴不久,群眾比較敢衝撞,民進黨得票席次與得票率約20%至30%,現今的問題則是陸生來台、簽訂ECFA以及與中國大陸緊密關係發展,讓很多民進黨人士感到憂慮,21世紀的今天回到20世紀的政治形勢,民進黨在“國會”杯葛、阻擾議事進行,目的與手段一樣,時代卻不太相同。

  談及台灣學生很關心中國大陸學生來台就讀是否影響自身權益,陳延輝表示,把大陸學生來台就讀看得很嚴重不是很健康,陸生來台要經過我們(“教育部”)的同意,尤其在日趨開放的兩岸架構下,陸生來台就讀與外國學生來台就讀並沒有多大差別;他以兩德為例,西德邀讓東德學生到西德的大學看一看民主政治,享受西方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對西德並沒有不好。

  “尤其,台灣自由民主且開放,中國大陸相對封閉,大學生交換過程會產生相互影響,應該歡迎他們到台灣看看才對,為何會恐慌呢?”陳延輝說,主要是大陸政府對台灣仍有敵意及意圖,讓台灣不得不防範,其問題本質在於台灣與對岸不是平等的“國家關係”。“教育部”應該做提出完整的配套措施,評估開放多少人會衍生多少問題,如何對年輕人的就業衝擊等。


    相關專題: 臺灣焦點人物專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