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滬有“小台北” 秀上海話台灣民眾越來越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5 13:00:24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上海有個‘小台北’在哪啊?”與很多初到上海的台灣民眾一樣,台灣青年林肖恩曾經一下飛機就迫不及待地向身邊的親友打聽。 

  所謂“小台北”是位於上海西部的一處境外人士聚居區——古北新區。2001年之前,上海內外銷商品住房分開,按照相關規定,古北新區集中供應針對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的高檔外銷房。 

  道路積水、雜草叢生、夜晚漆黑……古北新區1987年動工興建時,那一帶周邊還看不出高級社區的影子,種種“水土不服”考驗著第一批來滬的台商,但當時新區打出的廣告語“離虹橋機場只有10分鐘”還是打動了許多人。 

  新華社報道,台商太太汪美華說,在浦東機場尚未興建時,“距離虹橋機場近”對於許多看重便捷來往的台商,是考量購房時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年剛到上海,在一切都不明朗的情況下,大家當然希望找到熟悉的朋友,住在朋友身邊,於是本能地選擇‘抱團’,”台籍人士Cindy說,“在台商心目中,哪有機場,哪就會有發展商機,對外聯繫也方便。” 

  1993年,台商黃彥達的家族企業“登陸”上海,選擇的工廠地址距離虹橋機場僅幾分鐘車程。2000年黃彥達正式接手企業時,也選擇了在虹橋機場附近安家。他說,很多台商“愛事業如家”,選擇工作、生活都靠近機場很自然。 

  台商的青睞,促進了古北新區慢慢完善起來,一座座建築拔地而起,配套設施日臻完善:這裡附近有家樂福、易初蓮花等大賣場,有正宗的台灣滷肉飯和珍珠奶茶,有在台灣長盛不衰的明星小店——阿宗面線和鹿港小鎮、鼎泰豐等知名餐廳。古北新區因此被稱為“小台北”,品牌效應逐年擴大。 

  隨著來滬台商越來越多和上海內外銷商品房並軌新政的實施,古北不再是台胞在上海居住的唯一選擇。更多台胞社區的涌現,使“小台北”不再成為古北的專有名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