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訪顧忠華:現在還有街頭運動,非民眾之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0 00:06:54  


顧忠華認為,馬英九兼任黨主席不恰當,可能造成“憲政體制”混亂。(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記者 黃筱筠專訪)馬英九執政即將屆滿周年,朝野對立的狀況卻沒有改善,台灣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忠華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這一年下來感覺選舉還沒選完,到處都看到對立,民主基本上就是不斷溝通與對話,但現在好像都看不到,馬政府都執政一年了,還看到街頭運動,這並非民眾之福。

  顧忠華為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澄社社長,目前還兼任公民監督聯盟理事長。

  顧忠華表示,雖然民主一定會有抗爭機制,但是選後就應該好好坐下來溝通,國民黨認為自己是多數,民進黨則認為過去8年國民黨沒給過一天好日子,因此朝野紛爭不斷。以政治發展角度來看,政治人物是被人民選出來的,要不斷的回應民意,不能因為少數就不理,反而應該要尊重少數,就像國民黨在“國會”雖然占多數,他們也不敢什麼都用表決,若一直使用表決,會讓朝野一直處於分裂,在野黨也會用激進的方式抗爭就像是綠營這次的鎖門方式。

  顧忠華指出,馬英九執政這一年下來,沒有整合大家對政治的信心,反而好像一直都處在對立面,馬可以對中國大陸進行兩岸協商,也應該邀請在野黨領袖蔡英文坐下來溝通,若朝野都可以都釋出誠意進行溝通,就可以不用造成劍拔弩張的情形,也就是若朝野肯溝通,這一次綠營舉辦的517大遊行是可避免的。

  顧忠華說,朝野溝通不良,造成民進黨舉行517,怎麼處理517後續正在考驗著馬英九的執政能力。而對於在野黨來說,517這一步若做錯,之後就沒有什麼力道,因此如何讓遊行圓滿落幕是很重要,在野黨若後面的氣勢散掉了,就缺少目的性,也會讓外界質疑民進黨到底要訴求什麼?517所要達到的政治效益是什麼?可能也會被人質疑。

  馬英九執政後快速與對岸進行對談,顧忠華認為,有關兩岸問題,馬英九必須要讓台灣人民有安全感。馬政府對兩岸政策應該要有更多的說明,才能獲得台灣更多的共識。應該讓“國會”有更多的參與權力,拉高台灣的籌碼,保護台灣人的利益,不能因為“國會”麻煩就閃過去。

  顧忠華說,連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都說了兩岸接觸很好,但是不能只是一些人去談,而不顧及其他人的意見。這是非常不符合民主程序。

  顧忠華表示,馬英九政府有一個迷思,覺得以前民進黨是“鎖國主義”,很多東西拖太久,馬政府則一直在趕進度,但是兩岸協商還是應該要先顧及“國家”利益,透過更透明的說明,可以讓民眾對馬英九政策有更多的信任。

  至於馬執政周年後,接著就是國民黨主席的改選,馬英九曾透露兼任黨魁的想法,顧忠華認為,若依照陳水扁曾“總統”兼任黨主席的例子看來,“總統”兼任黨魁絕對會對“憲政體制”造成混亂,非常不恰當。

  顧忠華指出,由於國民黨在“國會”占多數,馬英九剛上任時,“國會”曾對馬英九下馬威,在“考試院”、“監察院”的同意權行使上,脫離了馬英九的主意,馬才會興起要擔任黨魁,掌握“立委”提名權的想法,這樣一來“立委”也就不敢挑戰馬英九。

  但顧忠華認為,台灣自從1997年“修憲”後,“總統”權限已經過大,如果再兼任黨魁,黨中常會將成為最主要核心的決策單位,黨太過於威權性,“行政院”院會根本沒有什麼決策能力,只能淪為中常會的背書單位、執行幕僚,且“總統”與黨主席又不用到“立法院”備詢,做決定的是“總統”,被罵的是“閣揆”,整個“憲政體制”大混亂。

  顧忠華表示,馬英九想要擔任黨主席可能是他自己認為,可以增加權力的安全感,但他也必須承擔政策失敗的風險,整體評估下來,兼任黨魁應該是得不償失,因此若馬英九兼任黨主席的打算已定,就要預想並承擔自己之後可能被嚴厲的批判。


    相關專題: 臺灣焦點人物專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