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出台支持海西建設的《意見》,力挺閩台產業融合對接。(設計圖片) |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5月14日,《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全文發布,海西戰略從地方決策上升為中央決策,從區域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北部灣之後,海峽西岸,一個新的經濟區令海內外矚目!
《人民日報》報道,一道淺淺的海峽,福建在西岸,台灣在東岸。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海峽西岸與東岸,猶如祖國東南血脈相連的美麗雙翼!“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5年前,海西戰略構想破繭而出!5年間,得到中央和國家各部委的鼎力支持。
2006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考察福建時,希望福建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國家繼續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五年奮鬥,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凝聚3600多萬福建幹部群眾智慧和汗水,海西戰略成為福建發展強大引擎!全省生產總值翻了一番,跨過萬億門檻;財政總收入增加三倍!黨的十七大以後,福建省委對海西戰略的思路更加清晰,省委書記盧展工說:“要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和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
巨變夯實基礎,機遇凝聚人心,科學發展引領海西建設提速
碧海之濱,同胞喜相聚。5月15日至22日,首屆海峽論壇在福建舉行。跨過海峽前來參加論壇的台灣鄉親,對福建的變化極為驚嘆。
5年前,當全國高速公路連結成網時,福建的高速公路還處於起步階段,老舊緩慢的鷹廈鐵路繞山而行,從福州到上海、廣州,都要繞道南昌。公路、鐵路雙重滯後,物流、人流、信息流三流不暢,福建周邊的經濟高地長三角、珠三角,逐步顯現強大虹吸作用,不斷帶走這裡的資金、人才和成熟的企業。福建作為最早對外開放省份之一,曾有的優勢正在丟失,“和發達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和不發達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小”,福建如何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有更大貢獻?如何在服務祖國統一大業中有更大作為?福建省委以科學發展的目光,重新審視思考,一個具有時代特征、肩負歷史使命的戰略構想漸漸清晰: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它將承接南北,連結東西,聯通兩岸,服務大局,進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又一新的經濟增長極。
科學發展的思路,海西戰略的實施,讓福建上下呈現出全新的精神面貌。內凝人心,外聚人氣,海西發展開始提速!
在海峽論壇主場館的大廳內,福建經濟社會的變遷,展示著今天的全新氣象。
5年間,福建新建高速公路超過1000公里,到明年,通車里程將增至2000公里,將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國道、省道、農村公路、樞紐站場配套完善的公路網絡體系,各縣(市)將實現一小時內上高速。昔日藏在深山的中央蘇區縣,可望進入沿海兩小時經濟圈。溫福鐵路、向莆鐵路、廈深鐵路先後開工建設,到明年,福建省內的鐵路里程將達到2500公里以上,出省通道增至6個以上。現代化的快速鐵路幹線,既形成沿海南北大通道,也使海峽西岸地區的鋼鐵大動脈向中西部腹地延伸。
“閩”,關起門來是條蟲,打開山門,可成龍!五年間,福建省基礎設施投資超過以往50年總和,高速公路和快速鐵路網絡把長三角、海西、珠三角緊密地聯接在一起。迅速增加的物流,開始喚醒福建曾經沉寂、沉睡的極為優越的岸線資源和港口資源!
基礎設施從瓶頸制約向基本適應的轉變,是海西戰略十大支撐體系從規劃變為現實的生動寫照。從基礎設施到產業發展,從閩台合作到擴大開放,從改革創新到城鄉統籌,從社會事業到和諧社會,從生態環境到人才支撐,巨大的改變在海峽西岸靜悄悄發生……
從台灣海峽上空鳥瞰西岸,從北向南,重量級的大項目已遞次展開。建設中的寧德核電站、福清核電站,總投資分別超過500億元和1000億元,雄居於福建海岸線的北部和中部;往南,可見莆田、晉江和廈門東部3個LNG燃氣電廠,也在加緊建設,這裡產出的清潔能源,將改變我國東南的供電格局;在濱海工業重鎮泉州,一個千億石化城正在崛起;再往南,一個大型煉化項目,已在漳州的古雷半島破土動工。福建輕工業唱主角卻難撐大局的一頁,將被輕輕翻過。
從台灣海峽上空鳥瞰兩岸,它的東岸,有繁忙的基隆港,與之遙遙相望的,卻是貧困的福建寧德地區。海西戰略令這裡悄然改換容顔。2008年,位於寧德的優質天然良港三都澳出台了整體規劃方案,一批重點投資開始爭相落地,“節能、環保、高效”,寧德高起點招商選資了!
從台灣海峽上空鳥瞰兩岸,從天空到海洋,物流、客流,日益繁忙。2008年12月15日,隨著直航船只拉響汽笛,直飛航班衝向藍天,兩岸“大三通”正式啟動,人員交流和商貿活動從此更加便捷和活躍。僅今年第一季度廈門口岸進口的台灣水果,就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進口量的總和。從“小三通”到“大三通”,百強台企已有半數以上入閩,覓商機、抓機遇,尋求產業轉移和新的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