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日在捷克出席中歐領導人峰會時表示,世界將形成“中美共治”格局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也是錯誤的”。他還說,一兩個國家或大國集團不可能解決全球的問題,多極化和多邊主義是大勢所趨。那麼,所謂“中美共治”的說法是如何興起的?這種說法反映了西方世界的什麼心態?中國將來在國際社會中應扮演什麼角色?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的美國問題專家楊明傑。
據國際在線報道,一年多前,一些美國媒體最先試探性地提出“中美共管太平洋”的主張。之後,多位美國經濟界人士提出了中美形成“兩國集團(G2)”領導世界經濟秩序的設想。有關所謂的“中美共治”、“G2”的討論,在西方輿論中逐漸形成氣候。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的美國問題專家楊明傑認為,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學界和輿論界出現所謂的“中美共治”言論,主要有兩個背景。他說:“一個背景就是這幾年中國的綜合國力的發展,實際上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很大震動,各方對中國有一種關注;另外一個恐怕跟這兩年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的綜合國力相對下降,美國有一種擔心,急於在金融界,包括在一些國際問題上,希望正在崛起的中國能夠給予其一種幫助。”
楊明傑認為,美國媒體和學界率先提出所謂的“中美共治”構想,並不代表美國正以平視的目光看待中國,反倒是為了更有效地遏制中國。他說:“如果說從字面意義上感覺,好像美國要拉住中國,成立一種雙邊共同體,或者說是共治,好像中美平等了,但實際上反映了美國對中國發展的一種擔心。一個擔心就是中國如果現在綜合國力繼續提高以後,下一步會不會對美國包括歐洲的戰略利益,提出一種挑戰,所以就急於提出用一種新的框架,來把中國給制約住。另外一種擔心就是在未來的國際秩序締造當中,中國將扮演一種什麼樣的角色,所以這種提法也是想叫中國來和西方的價值觀念趨同。”
在美國學界和輿論界提出的各種所謂“中美共治”構想版本中,最典型的當屬經濟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弗格森和康橋大學訪問學者斯丘拉日克教授共同提出的“中美國Chimerica”概念。他們認為,這幾年的全球經濟是在美國消費,中國生產;美國是債務國,中國是債權國的結構下運作,兩者之間堪稱是“天作之合”,於是將China和America這兩個詞拼成Chimerica,象徵中美兩國經濟已是合而為一,唇齒相依。這也正是所謂的“G2”,或者說“中美共治”概念的直接來源。楊明傑認為,弗格森等人提出所謂的“中美國”概念,其實還是美國的大國心態在作怪。他說:“按弗格森的提法,中美的這種‘中美國’是一個最大消費國美國和最大的儲蓄國中國組成一種所謂的家庭關係,這個實際上是把過去的國際經濟的一種垂直分工體系給強化了,沒有看到中國的發展,也沒有看到世界應該向何處發展,這還是一種基於傳統的垂直分工體系的大國心態在作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