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經濟日報:港應爭取中央信心 非轉向內地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3 12:54:33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香港經濟日報今天社評說,證監會昨慶祝成立二十載,今次環球金融海嘯,本港雖出現雷曼迷債事件,但沒像美歐般爆發金融系統性危機,本港金融體系包括證監有其功勞,惟不能自滿,須把握後金融海嘯與國家崛起契機,改善前進。

  參與秩序重整 須與國家合力

  危機往往亦是契機,二十二年前即八七年環球大股災,港股亦遭殃,港府遂設立證監會作監管機構,並於八九年正式成立,為本港證券及期貨市場發展,奠下基石。

  社評認為,今次環球金融海嘯同樣是危是機,不同處是今次香港表現相對較佳,美歐爆發系統性危機,金融體系一度瀕臨崩塌,金融秩序與架構必須重建,香港雖有風浪,更出現雷曼迷債事件,但基本穩定。

  香港契機正在於能以穩健實績,協助環球重整金融秩序,不但可提升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亦通過參與秩序重整,掌握並進佔有利位置。此並非夜郎自大,香港因沽空機制完善,在金融海嘯中不用像歐美般亂下藥,一度禁止沽空,贏得國際讚賞,國際證監組織檢討沽空的專責小組,便由香港證監主持。

  社評表示,香港有潛力作出貢獻,但參與重整國際金融秩序還需講究實力,此便需香港積極與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磋商合作,通過國家在國際上日增的影響力,在國際金融不同層面,分享香港經驗、表達意見,推動改革。

  除國際層面外,香港金融發展還面對兩個問題。其一,自我完善。雷曼迷債、收市競價機制風波等,都反映本港金融監管與運作仍有不足,機制上仍須完善,才能有力保障投資者、提升市場效率。

  其二,爭取中央信心,拓闊參與國家金融發展的空間。平情而論,中央對本港金融安全並不安心,中信泰富與收市競價機制等事件更成為批評的事例,引起一些聲音認為香港應該針對中央關注點作出檢討,以獲中央安心。

  然而,香港對國家發展的最大貢獻,是協助國家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而非將香港轉向內地思維模式。

  爭取中央信心 助與國際接軌

  社評強調,香港要做的是耐心向中央解釋,國際金融遊戲規則難免有一定風險,關鍵是提高監管水平,將風險管理好,例如上述談及的沽空問題,如此才最有利國家參與國際金融市場,增加國際金融話語權。

  在今次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海嘯中,香港的金融監管基本上經得起考驗,但要修補完善之處仍不少,且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之爭激烈,不進則退,香港必須把握契機,再上層樓。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