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10日電(記者 倪鴻祥分析報導)馬英九“總統”兼任黨主席,儘管外界雜音不少,他仍毅然決然做了決定。如此堅決的態度,一方面表示他想落實“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諾言。另方面,馬英九也想脫離“山寨版蔣經國”稱號,成為名符其實的“正版的馬英九”。
蔣經國勤政愛民,十大建設奠定台灣經濟發展根基,創造台灣經濟奇蹟,至今仍為台灣人民最肯定且懷念的領袖。馬英九去年520執政後,接連遭遇全球金融大海嘯、經濟衰退的難關,但他面對行政、立法與黨務三方並行的民主化時代,多少隱含著施政魄力不足的隱憂。
特別是藍營贏得“立院”絕對多數席次和“總統”大選後,行政與立法合作上的落差,不少原因來自於“立院”的“扞格不入”,令馬大受刺激。
“考監兩院”人事權遭黨籍“立委”下馬威,埋下馬英九重掌黨務的導火線。一位熟悉馬思維的人士指出,馬始終認為,“立法院”只有人事同意或不同意權,沒有審核權,但黨籍“立委”在黨中央縱容下,據此理由先後刷掉沈富雄、張俊彥,打破馬想跨越藍綠黨派延攬人才,組成“全民政府”的理想,令馬極為難堪。
其他如“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竟會拖到加開臨時會才能通過。高達新台幣4兆元的公營事業預算,可能也會拖過本會期,更遑論集會遊行法、“行政院”組織法等重要法案遲遲無法完成修法任務,都讓馬大為不滿。
雖然“立法院”不是“行政院”的“立法局”,馬英九卻對“政見跳票”、“政績打折”大感憂慮,畢竟他仍要尋求2012年連任。不然,他也不必從二線跳回第一線,召開府院黨5巨頭會議,以及召集府院黨首長齊為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過關而慶功,塑造“黨政合一”的形象。
為了避免行政、立法、黨務三頭馬車各自奔跑的窘況,馬英九自然得重新掌握黨務,才能名正言順的過問縣市長選舉與“立委”選舉提名,甚至“立院”黨團幹部選舉,讓權力結構重回“三位一體”,才能讓他在追求“完全負責”時無後顧之憂,蛻變為“正版的馬英九”,在歷史上留名。
然而,馬英九黨政一把抓之後,黨籍“立委”能否完全配合政務推展?地方派系能否完全聽從黨務指揮與行政系統的作為?縣市升格能否擺平各方爭議?以及年底縣市長選舉藍營版圖的增減,都在考驗馬英九貫徹意志的決心與成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