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非華人子女教育問題:語言關首當其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0 10:07:31  


圖為:南非約翰內斯堡的皇宮娛樂中心懸掛起大紅燈籠。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在南非長期打拼的華人新移民中,很多都會面臨子女的教育問題。這些移民大多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起移民南非的,而且一開始很多家庭都只有父母一方或夫妻先來此地創業,待打下事業根基、決定在南非長期居住後,家長們就開始考慮將子女接到身邊團聚。這種情況下,許多華人子弟在中國國內接受了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來南非後如何適應本地的教育環境,在學校生活上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呢?

  據南非《華僑新聞報》報道,在眾多困難中,毫無疑問,語言關首當其衝成為了擺在小留學生們面前的頭等問題。南非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政府公布的官方語言共有11種,而學校普遍採用英語教學,各學科都用英語教授,師生間交流也用英語進行。

  由於南非社會廣泛交往以英語為主,大眾傳媒對信息的傳播也大多以英語進行,所以不管學生在家與家人用什麼語言溝通,他們在學齡前都或多或少從社會外部環境中獲取了一定英語技能,因此入學後很快就能適應。

  而在中國長大的孩子一向接觸的只有中文,即使上小學後學校開設了英語課程,但對英文的應用也僅限於課堂上短短的幾十分鐘,因此中國孩子普遍都存在著“啞巴英語”的問題。

  以L女士的女兒Cathy為例,L女士先來南非創業,站穩腳跟後在女兒10歲時把她接來與自己共同生活。Cathy的英語基礎本來不是很好,加上性格比較內向,來南非後在學習上著實吃了一些苦頭。

  據Cathy自己講,一開始上課的時候幾乎什麼都聽不懂,課堂筆記是照著老師的字體一筆一筆描下來的。作業則是由媽媽相熟的懂英文的朋友幫忙寫或者幹脆抄同學的,考試則更加難熬,除了數學外其它科目很難及格,最後還因為成績不好留級了一年。

  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定過程,如同一般人公認的孩子年紀越小適應能力、學習能力也就越強。Cathy的英語水平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顯著提高,從原先的什麼都不懂到幾乎能聽明白全部授課內容,從在課堂上默默無言到現在可以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女兒的成長每天都能讓L女士看到可喜的變化。

  L女士相信是南非的語言環境使得女兒的英語水平有了潛移默化地提高,也認為在女兒年紀還小的時候就讓她來南非學習的決定是正確的,“這樣單只英語一項,就比國內的同齡人有優勢”。

  不過,也有的家長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孩子教育也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小T的父母很早就來南非做生意,因此小T是在南非上的小學,三、四年下來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時不時還能幫忙父母充當與客人談話的翻譯。但小T的父母在帶孩子回中國一趟之後吃驚地發現兒子的數學水平比起國內的同齡孩子有著不小的差距。

  因為考慮到中國的基礎教育比起南非更加扎實、全面,而英語教學只是一個方面。小T在南非已獲得了相當的語言能力,在中國打牢基礎後,回到南非這個語言環境應該很快就能恢復。小T的父母權衡再三後將孩子送回了中國與爺爺奶奶生活,希望等到初中畢業、甚或高中畢業後再讓他回到南非繼續學業。

  小學生對語言環境的適應能力普遍較強,年齡越大的孩子出國學習就會面臨越多考驗。

  小R在上完高一時來到南非,因為英文程度不是太好,在所有學科都用英語教學的情況下倍感吃力。父母不得已將小R送去與南非當地家庭同住,藉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課外還找輔導教師為小R補習。

  雖然南非的學校不像中國那樣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即使高三畢業班每天也都兩、三點鐘就下課放學,但小R因語言問題要付出比南非同學更多辛勞,所以也沒有覺得輕鬆許多。

  管年紀大的孩子在語言適應上相對費力,學齡前的兒童也不是沒有相關煩惱,只不過形式不同。

  Max已經4歲,但還不能說太多完整的句子,原因就是父母在他開始學說話時,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同時教他普通話、廣東話和英語,使得Max因無法區分而造成了語言學習障礙,雖然聽得懂但是無法表達,反而比同齡人落後了很多。

  華人在南非辛苦打拼,無非希望能令自己、令家人的生活環境有所改善,因此他們對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也做出了很多考慮。華人子女在南非這個全新的環境中展開學業時,語言是一定需要克服的難關,但只要付出了努力,用對了方法,相信大多數華人下一代都能夠熟練掌握英語,從而為在南非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語言不通而曾飽嘗艱辛的父輩們看到孩子們的成績也能倍感欣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