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國民黨差一點再向下沉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2 10:56:52  


  中評社台北6月12日電/中國時報12日社論指出,一○一已成台北的地標,是台灣的新象徵,所以,當國民黨輕易的將台灣的象徵拿來做為選舉的疏洪道,這樣的安排,究竟透露出怎樣的訊息?馬英九恰於此時此刻接任黨主席,他能不能改革國民黨陳年陋習,已成為檢驗馬英九兼任黨主席成敗的最大指標。 

  許舒博任一○一董事長人事一夕生變,輿論譁然,國民黨、“行政院”、“立法院”三大系統紛紛否認,但是從相關當事人的說法顯示:首先,國民黨必然知情,因為此一人事案要解決的就是黨內選舉競爭;第二、行政部門也理當知情,前日下午“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已承認相關人事,而許舒博更坦承,人事案是“行政院”祕書長薛香川與他聯絡的。 

  社論說,如果不是出現這樣一個轉折,不難想像此刻國民黨會被怎樣的批評!儘管最終峰迴路轉,我們還是必須說,即使經過八年再野的教訓,國民黨還是那個顢頇、老大、無感的舊政黨;國民黨顢頇到一個地步,不假思索就將“國家”公器做為政治酬庸的工具,理所當然的心態令人駭異,陳敏薰用一千萬元買來一○一董事長之事曝光,司法雖未追訴,民眾對於類似的政治交易深惡痛絕,但國民黨竟然對民意的好惡渾然不覺。 

  更令人咋舌的是,整個人事案的操作手法非常老練,從黨到政,一氣呵成,彷彿有一隻看不見的手自主運作,自動自發的就做出人事安排,若非人事“不巧”在馬英九宣布角逐黨主席之日曝光,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就可達陣。 

  在表面的顢頇之外,此一人事案充分凸顯出國民黨、甚或台灣政治的幾個結構性問題。首先、國民黨仍自陷派系政治文化,每次選舉就形同是派系權力、資源的重分配,因此,對於落敗的一方,必須要補償;更由於此一政治生態,鼓勵地方派系人物非要汲汲營營、投入選舉不可,否則將失去參與資源分配機會。可悲的是,對於這樣墮落的惡習,極容易有樣學樣,民進黨在野時,可以靠黨紀及選民的熱情,就阻卻違紀參選,執政後,卻一樣酬庸來擺平黨內選舉、派系紛爭,但仍然無法保住政權。 

  更嚴重的,則是公器私用、甚或竊據國產的問題。國民黨在二千年下台前,雖有黨產等諸多爭議,但公營事業至少仍由專業人才管理,國公營事業人事也都由主管部會裁決,“行政院長”甚少過問;但是,民進黨執政後,則國公營事業上到董事長下至顧問等數千職位,當時陳水扁及其辦公室幾乎無一不過問,扁以“總統”之尊成為“國家”資產的操控及分配者,對政治清廉危害甚深。此次許舒博人事案操作,則令人有重返民進黨時代之感,例如,政府藉由掌控公股,就可完全主導人事,完全將股東及董事會當作橡皮圖章。民進黨時代,這些位置成為扁一人利益交換的籌碼,連民進黨都看不下去;現在的國民黨則用來鞏固選舉勝利,更落實民眾“黨政不分”的疑慮。 

  社論說,二○○八年民進黨之所以失去政權,扁將“國家”資源當作黨產、私產是一大主因,因此,“行政院長”劉兆玄剛上任時,不但曾矢言以專業人才來治理事業機構,更強調不會親自介入人事,言猶在耳,許舒博人事案讓“劉內閣”的承諾完全破功。 

  誠然,人事酬庸並非台灣獨有,過去,美國“總統”也常常以“內閣”人事、外交特使做為酬庸管道,但是民意潮流卻愈來愈不能接受,小布希時代不少駐外人員是人事酬庸,就深受詬病,台灣民眾不可能再容忍這樣的“必要之惡”。 

  當然,要真正解決人事酬庸問題,釜底抽薪之道,就是不讓政府手中握有大筆“國家”資產,但是時值金融風暴、各國政府紛紛介入市場之際,短期內此一目標難以達成;但是即將就任黨主席的馬英九,既然有心陽光政治,應已了解,國民黨是問題的核心,因此,他何妨將許舒博當做一個標竿案例,從黨內文化做起,鏟除酬庸惡習,未來,當吳伯雄等大老都建立“裸退”的慣例時,也許有望消除政治酬庸的文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