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追尋王榮成長軌跡 父母仍生活儉樸(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5 10:23:45  


王榮的父親王維標曾是濱海縣的林牧漁業局局長,王榮的母親是原縣供銷社的一名普通職工。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6月12日,新任代市長王榮“空降”深圳,一位讓深圳市民十分陌生的行政首長,正式開啟了在最受關注的經濟特區的從政之旅。

  《南方都市報》報道,在王榮此前任職市委書記的蘇州,以及王榮的家鄉濱海縣的各大論壇上,《蘇州市委書記“空降”深圳任代市長》的新聞都被高高置頂,熟悉他的蘇州市民和關注他的濱海網友,紛紛發帖講述自己印象中的王榮。但對接觸這個名字僅僅三天的深圳公眾來說,新科代市長的種種都是那樣令人好奇……近日,記者探訪王榮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從故鄉江蘇濱海到任職“一把手”的古城蘇州,試圖還原一個“前深圳”時間段的王榮市長。

  濱海,江蘇省鹽城市下轄的一個蘇北平原縣城,因瀕臨黃海而得名。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一馬平川,沿路田地裏的農民已經收完麥子,時而可見有人地裏燒麥秸。

  約110萬人口讓濱海具備了一個“大縣”的潛質,這裡也出過若干歷史名人,並且是江蘇省唯一“書法之縣”,不乏靈氣。然而在經濟上,蘇北和蘇南的差異仍然很明顯。週六上午,縣政府很多部門仍在加班,他們在召開關於招商引資的會議。雖然產業北移已經喊了多年,但僅在蘇北區域,各個城市之間就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係。縣裏的幹部戲言:現在是“搶商”。

  為了給“搶商”創造條件,濱海首先改善了交通,成為鹽城市乃至蘇北交通最發達的縣份之一。通榆運河南接長江水道,入海水道中山河,蘇北灌溉總渠貫穿境內並西接京杭運河,濱海港已成為國家二類開放港口,是蘇北沿海建10-20萬噸碼頭的理想選址。當地人正寄望于這個港口能將縣城的經濟帶入一個不同以往的軌道上來。

  1958-1978年的20年間,這個縣城正是深圳代市長王榮的成長之地。日前,記者踏上這塊土地,試圖追尋他的成長軌跡。雖然王榮已離家三十多年,這塊土地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相信透過家鄉親友們的眼睛,能夠看到一個更立體的王榮。

  童年輾轉 父親管教嚴,從小注意細節

  在濱海縣縣城新建南路一側,是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當地林牧漁業局家屬生活區,樓宇已舊。其中一棟,王榮的父母居住其中。關於王榮的往日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講起的。王榮的父親王維標曾是濱海縣的林牧漁業局局長,王榮的母親是原縣供銷社的一名普通職工。

  世代貧農的王家,在王維標這一代有了改觀——— 貧農翻身做了主人。王榮是王維標的第二個孩子(另有一姐一弟),其出生時,不到30歲的王維標正在濱海縣三烈鄉當團委書記。

  跟隨父親在三烈鄉度過了咿呀學語的年代,1963年,王榮5歲時,王維標調到了八巨鄉當人武部長。5歲的王榮也隨父母來到了這裡。在王榮的童年生活中,受教育,始終佔據著最為重要的位置,王維標對兒子的“培養”無處不在。

  雖然家在八巨,但王維標希望兒子能有一個好的求學環境。他把王榮送到了縣城的小學去讀書。但顯然,當時王榮還太小,還沒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生活很不方便。

  一年級結束,王榮回到八巨鄉,進入鄉里最好的小學———八巨小學就讀。在縣城裏讀書的同學大都是城鎮戶口的孩子,但在這裡,大多數孩子來自農村,上學較晚,相比之下,王榮年齡比較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