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6日電/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主政福建五年,福建生產總值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08年首次躋身大陸“萬億俱樂部”;GDP增幅達到13%,位居“13強”第二位。
福建的經濟總量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只有台灣的四十分之一,到90年代初期,已是台灣的十三分之一,目前則縮至台灣的五分之二。
香港文匯報近日報導,盧展工表示,福建的總體實力已經接近台灣,而且發展趨勢比較好,相信再經過若干年的努力,福建經濟總量比肩或超越台灣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今年5月是福建的“紅五月”,在福建發展史上具里程碑意義。國務院公佈支持海西意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相繼赴閩考察;首屆海峽論壇在福建成功舉辦。福建成為兩岸甚至全球關注的熱點地區。
作為海西戰略的謀劃倡導者和堅定推動者,有“盧海西”之譽的盧展工坦言,過去五年的努力結果“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
他表示,福建的發展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乘勢而上,有所作為”。福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創造,先行先試”。
盧展工 一手打造海西區
另外,台灣經濟日報報道,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計畫是由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一手推動,後來才由大陸國務院政策加持,盧展工在大陸政壇被暱稱為“盧海西”。
1952年出生的盧展工原是浙江慈溪人,從黑龍江建築工程學校畢業,作風像極豪爽的北方人。盧展工是政工出身,在政策上要求大突破,也善於歸納整理提升新的概念。
盧展工原本在老家浙江工作,1996年浙江省委副書記任內被平調到河北擔任省委副書記,2001年再轉到福建擔任省委副書記,歷任福建省副省長、省長、省委書記職位。
在福建省委書記期間,盧展工2004年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計劃,起初中共中央沒那麼重視,隨著中央40個部委及中央企業支持,加上近年兩岸關係大轉變,使海西區搖身一變成為中央重點政策,更讓台灣對他印象深刻。
盧展工以“戰略任務”形容海西建設的對台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