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辛格對華“強硬”背後 印度三大主力軍警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6 11:22:58  


 
  三大主力軍警戒中國

  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分為東、中、西三段,其中東段和中段是印軍重點經營的區段,他們認為一旦中印再度開戰,“至少在東北方向絕不會出現1962年(慘敗)的情形”。作為對華軍事準備的骨幹,總兵力為103.5萬人的印度陸軍將3個軍用於警戒中國,番號為第4、33、15軍。

  在“阿魯納恰爾邦”、阿薩姆邦和錫金邦三個同中國接壤的地區,印度部署有第4軍和第33軍。印度第4軍以阿薩姆邦中部的提斯普爾為核心,形成“前輕後重” 的作戰格局,只有第5山地步兵師放在中印傳統習慣線以北的那加,而第2山地步兵師、第21山地步兵師則放在阿薩姆邦境內。

  印度軍方認為,中國軍隊作戰的最大目的是殲敵,而不是簡單地奪取“阿魯納恰爾邦”,第4軍靠後配置的方式就顯示出印軍仍害怕中國軍隊會像1962年那樣穿插圍殲其主力。但總部設在西裡古裡的印度第33軍卻十分危險,該軍戰鬥力最強的第17山地步兵師就駐紮在乃堆拉以南40公里處,同屬第33軍管轄的第20山地步兵師(駐比納古裡)、第27山地步兵師(駐噶倫堡)則作為後應部署在二線。

  在中印邊界西段,由於複雜的克什米爾問題,印軍的部署帶有“防巴”和“防華”的雙重考慮,其中第15軍針對中國的意味更濃一些。參與1998年卡吉爾戰爭的印度第15軍歷年來保持高度戰備,係印度三支“最前沿部隊”之一,它下轄第19山地步兵師(駐巴拉穆拉)、第3山地步兵師(駐列城)和炮兵第3旅,直接威脅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唯一陸路咽喉喀喇崑崙公路(第15軍哨所離公路最近處不過幾十公里)。

  “流亡藏人部隊”設5個防區

  另外,由印度內政部和達賴“流亡政府”治安部操縱的“印藏邊境警察部隊”,也放在印度對華軍事準備的框架下考慮。這支部隊營以上軍官為印度人,連以下軍官和士兵均為叛逃藏人(其中多為康巴人),現有實力約1.4萬人左右,由西向東設5個防區,其中對我威脅最大的是D、E防區。D防區司令部設在加爾各答附近的杜姆杜瑪,兵力為7個連和兩個通信支隊(約1600人),威脅我山南、拉薩和昌都方向。E防區司令部設在大吉嶺,但700多名武裝人員集中在錫金境內,威脅我亞東、日喀則方向。印度內政部稱讚該警察部隊“適應高原地形環境,會講土語,是一支不可多得的準軍事部隊”。

  印軍加強中印邊境的戰備水準,與印軍不斷加強與中國軍隊的友好關係看似矛盾,但對於印度來說兩手都抓就是硬道理。有軍事觀察人士認為,在中國的安全戰略中,印度並不是最優先防範的目標,這也是導致印度能在中印邊界保持軍事優勢的因素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