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必須及時遏止校園“毒潮”蔓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0 16:40:05  


  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必須及時遏止校園‘毒潮’蔓延”的社評說,由於近日接二連三發生學生吸毒昏迷送院事件,以及正生書院擬遷址梅窩引起爭議,令青少年吸毒問題在社會的受關注程度一下子大幅升溫。

  社評認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本港青少年吸毒問題的嚴重性,事實上已經到了令人不能不正視的地步,而其“標誌”有三:一是吸毒者的年齡越來越輕,最小的只有十一、二歲,還是小學生;二是女生吸毒明顯增加;三是毒販向青少年兜賣毒品的手法和途徑越來越“多樣化”,青少年學生購買毒品越來越“容易”。

  社評指出,毒品問題在香港社會本來不是什麼新鮮事,所謂“黃、賭、毒”,三害一向“相提並論”,但過去的吸毒者多是成年人,包括“三教九流”之輩以及部分誤入歧途的不良青年;但眼前這股“毒氛”,“主角”卻是仍然身穿校服、背著書包的學生,後果就是更為嚴重和可怕的,如果這股惡流不能被及時遏止,可以說,美國當年“垮掉的一代”的悲劇將會在港人社會歷史重演。

  本港青少年毒品問題的急劇惡化,當然有其複雜的社會背景和成因,包括家庭倫理和道德教育的衰落、單親家庭增加、社會爭拗不斷,以至所謂“軟性毒品”的說法,都直接和間接“造就”了毒販把魔爪伸向青少年的機會;但眼前光是討論原因或背景已無多大意義,更重要的是各方必須立即拿出決心和行動,共同制止這股“毒潮”在校園中再繼續蔓延下去。

  社評稱,事實是,儘管學生吸毒問題早一段日子其實已經浮上水面,但部分家長和校方卻始終不肯正視,甚至企圖掩飾和迴避。禁毒處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有青少年學生沾染毒品竟是在兩年之後才頭一次被家長或老師所“發現”,那麼,這兩年中,為人父母、為人師表者,到底真是懵然若此,還是“知之為不知”,是令人尋味的。而部分學校包括名校,學生出“事”只可“私了”,絕不可向外界張揚,以免“損害校譽”,在教育圈內已是公開的秘密。這種拒絕正視問題、不敢處理問題的態度,只會令毒販得益,學生和子女卻可能因此失去了早日返回正途的機會。

  可喜的是,近日發生學生吸毒事件的幾所中學,校方都能站出來正面回應,校長公開承認問題的存在,立即舉行大會向師生、家長作出交代,並表示要盡力幫助犯錯學生改過,不會把他們開除出校。

  面對師長、父母的關心和寬容,一名日前因“索K”昏迷送院的女學生,在醫院病床上哭了,並且寫了悔過信,承諾以後不會再接觸毒品,不會再做傷害自己的事。

  同樣,面對日益嚴重的青少年毒品問題,全社會都需要共同來承擔和面對,歧視與苛責只會令這些迷途羔羊更加不知所措,踢出校、趕出家門只會把他們推向毒販一方。同樣值得欣慰的是,近日在正生書院遷址問題上,社會上同情學生的聲音遠遠大於支持部分梅窩居民的聲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說明港人社會不僅有識有知,而且有情有義。

  社評表示,當然,作為特區政府,在正視、寬容之外,如何加強毒品的掃蕩工作,從“源頭”做起,以及加緊推行“校本驗毒計劃”,更是作為管治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