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美防務磋商 三大焦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8 00:23:16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青年參考》消息:第十次中美防務磋商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據新華社報道,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米歇爾.弗盧努瓦共同主持此次磋商。眼下正是朝核危機緊張之時,因去年美國宣布對台軍售而暫停的中美防務磋商得以恢復。此次磋商都有哪些重要內容? 

  美想讓中國向朝鮮施壓 

  1997年10月,江澤民主席訪美,與克林頓總統確定了兩國定期舉行防務磋商的機制。防務磋商由美國國防部一位副部長與解放軍一位副總參謀長共同主持,此前已舉行過9次。去年10月,布什政府宣布向台灣出售價值65億美元的武器,導致當年的兩國防務磋商取消。而促成這次磋商恢復的,正是朝核問題。 

  美聯社在22日的報道中說,中國是朝鮮最重要的盟友和經濟援助的提供者,如果它願意採取施加外交影響和金融援助等手段,就足以使朝鮮考慮停止其核項目。五角大樓一名高級官員稱,美國希望中國能利用其對朝鮮的影響力,向朝施壓,使朝鮮改變目前的強硬立場。此前朝鮮曾稱,為報復安理會通過的對朝制裁決議,要繼續實施導彈試射以及核爆試驗。此外,美方還希望,中國能採取包括對朝鮮可疑船只進行阻截在內的“實質性行動”。 

  避免中美艦船對峙也是焦點 

  法新社24日上午的報道稱,雙方在周二的會談中,主要涉及如何處理雙方艦船“對峙”引發的麻煩。美方指責中國艦船的行為充滿“挑釁性”,中方則認為美國艦船侵犯了中國的海洋權益。在周二的會談中,美方仍然說其艦船的行為符合國際法,但強調“有必要採取措施避免事態惡化”。英國廣播公司則援引五角大樓一位官員的話說,“我們希望通過恢復防務磋商,找到一種安全、謹慎、靈活的方式,來處理兩國艦船在國際水域的對峙問題,避免事態擴大化。”英國《金融時報》22日分析說,為抗議布什政府批准對台軍售,中國中止了與美國的防務磋商。奧巴馬政府一直急於恢復會談,部分原因是希望找到辦法,解決過去幾個月美中兩國艦船頻繁發生的海上事故。 

  其實早在1998年1月,中美兩國國防部長在北京簽署《關於建立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協定》,規定兩軍定期討論海上安全措施;中美艦隊相互聯繫、搜救行動的程序;雙方成立工作組或定期舉行特別會議,處理兩國海軍間的問題等。從目前需要來看,最為緊迫的是在中美之間,建立預防和處理在海空出現意外事件的措施與機制,避免局部小危機因誤判而演變成大悲劇。 

  冷戰時期,美蘇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發生,在1973年簽署《關於防止公海水面和上空意外事件的協定》,其主要內容有:雙方在公海的一切軍事活動應嚴格遵守有關國際公法;相互通告海軍演習等活動的意圖,演習區應避開海上交通要道;接近或監視對方的艦只應保持一定距離;不得以武器指向對方艦艇,禁止向對方艦艇上拋擲任何物品;不得對正在起降的飛機和正在實施補給的軍艦進行干擾;採取可能危及附近艦只航行和飛機飛行的行動時,應提前3~5天發出通告;一旦發生海上艦艇和飛機事故,應立即相互通知等。比較這兩個協定可以看出,中美兩國海軍的協定遠不如美蘇間的具體,雙方還有很大空間來細化。 

  台灣問題是中美交往試金石 

  幾乎每次中美防務磋商的議題都會涉及台灣問題,這一次也不例外。台灣“中央社”23日的報道稱,從大陸披露雙方會談將觸及台灣議題,可以預見中方必然要求美方不要對台出售武器。在今年2月,中美兩國國防部在京舉行年度工作會晤時,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說:“美售台武器損害中方的核心安全利益,也影響台海形勢的和平與穩定。美方最應該做的是停止售台武器,停止提升美台實質性軍事關係,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當時的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幫辦謝偉森說,美方非常清楚台灣問題對中方的敏感性和重要性,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 

  回顧中美建交以來兩軍交往的歷程,可發現這樣一個“波動規律”:升溫-受挫-降溫-恢復-再升溫-再受挫-再降溫-再恢復。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專家彭光謙曾說,中美軍事交往的熱度能持續多久,並不取決於中國,而是取決於美國。“台灣問題一直是檢驗中美軍事交往的試金石。”2001年,布什政府宣布對台軍售,導致當年防務磋商取消。同樣在去年10月,仍然是因美國宣布售台武器而中止中美軍事交流。美國出於其自身戰略考慮,在短期內不會終止與台灣的軍事關係,因此中美軍事交流仍然會維持其“波動規律”,不要寄希望於通過恢復防務磋商,就能迅速解決中美間軍事交流的所有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