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文洋:政治不應干擾兩岸經濟來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7 00:17:11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之子、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
  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不久前在台北拜會並專訪了台灣知名企業家、宏仁企業集團總裁王文洋。訪談中,王文洋坦誠地談了對兩岸經貿關係的看法,特別是對大陸資本進入台灣及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的看法。王文洋強調:“政治因素不應該干擾兩岸的經濟來往”。《中國評論》月刊七月號刊登了這篇訪談,文章內容如下:
  
  台商對大陸經濟發展貢獻大

  在談到他的父親王永慶創辦的台塑企業赴大陸投資對帶動兩岸關係發展的貢獻和先鋒作用時,王文洋謙虛地說,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比台塑早去大陸的台商很多,那些人才是先鋒。

  王文洋說,早在大陸改革開放初期、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之前,很多台商就已經去大陸了;大陸經濟發展及兩岸經貿與人員交流,首先要歸功於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政策。

  王文洋說,在大陸成為世界工廠之前,台灣是世界工廠;台灣從1965年建立南梓加工區開始,一直到1990年,台灣是世界工廠,台灣企業在這段時間賺了非常多的錢,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放在國外。後來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等,台灣的生產成本也提高了,這時碰到大陸的改革開放,所以台灣很多中小企業不顧台灣政府的禁令偷跑到大陸投資設廠。

  王文洋說,後來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等,又開了一條路,到大陸投資的台商更多了。但真正的投資還是一直都沒有開放,台灣到不久以前還是有很大的限制,甚至到現在還有限制。

  王文洋說,很可惜的是,這麼多的台商,當年回應大陸改革開放的政策到大陸投資,台商對大陸經濟發展及成為世界工廠,貢獻非常大,但是,台商的巨大貢獻並沒有被媒體真正的描述出來。

  王文洋說,在所有境外投資中,台商對大陸成為世界工廠的貢獻是最大的,因為台商將過去幾十年的經驗全部帶到大陸去了。台商對世界市場非常瞭解,台商真的可以拎著一個公事包,在不懂得外語的情況下,可以到歐洲、蘇聯等任何地方去接訂單。這就是台灣中小企業的精神,也是台灣企業最大的特性,最大的競爭力所在。

  台灣中小企業的效率非常的高,比如說,接到一個美國的鞋子訂單,台商會把樣品馬上帶回台灣,樣品師傅(那時候在台灣,現在大部分都在大陸)可以連夜把鞋子的樣品打好;如果重要,第二天早上老闆就親自飛到美國去,將樣品帶過去,當時就是這樣做法。這些經驗也隨著台商到大陸投資而帶到大陸去了,大陸也因此才有這麼快的經驗的累積,並成為現在的世界工廠。

  台商把這些知識全部都搬到大陸去了。所以,台商對大陸的貢獻,不止是去那裡投資,在那裡雇用了很多工人,更重要的是,把對世界市場的瞭解,對爭取世界市場及跟世界做生意的竅門,都帶到大陸去了,把他們的客戶也帶到大陸去了。比如說,很多美國廠商去大陸投資,是因為台商才到大陸。所以,台商的貢獻是最大的。

  很可惜的是,過去這些年,大部分台商停頓在勞力密集型行業裡,真正的進步與發展,比如在高科技方面的發展少之又少,而大陸企業在學到台商經驗,加上自身努力後,將很多台商的競爭力擠掉了。

  王文洋說,對於台商的貢獻,大陸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對於台商現在面臨的一些問題,應該給予妥善的處理;對於台商的轉型升級,給予必要的輔導和支援,協商台商渡過金融危機的衝擊;大陸要做台灣人民的工作,首先要從台商做起,協助台商解決問題,就是對台商的具體支持,而一個台商又可以影響島內很多人。因此,大陸要爭取台灣民心,可從爭取台商的心做起。其實,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並沒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家都比較關心經濟民生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