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邱騰華:構建珠三角優質綠色生活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5 00:19:29  


香港的環境並非孤立存在,跨境合作必不可少。
 
  粵港環境保護問題應把“點線面”結合好

  劉迺強:我們能否從一個較宏觀的視野看環境問題?

  邱騰華:我們可以用“點線面”來形容環境問題。在“點”方面,由於香港市民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因此環境問題總是高居第二或第三位,僅次於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問題,或教育問題。至於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也存在相同的“點”。不論廣州市、深圳市,或是規模較小的東莞和佛山市,當居民的經濟條件改善後,對環境的要求也會逐步提升。換言之,大家對於生活上的每一個點,都希望得到提升。但是,要解決環境問題,並不單是一個點的治理。對香港來說,我們會透過法例、撥款、政策和資源努力做好。

  雖然在生活上有很多的“點”,但我們必須將其連成一線,才能發揮更大作用。在空氣監測中,兩地政府自簽訂2002年的協議後,雙方已有一個共同的空氣監測制度,香港與內地的二十多個城市均受到監控。現時,大家可從互聯網上得知二十多個站的空氣質素。同樣地,水質的監控上亦已建立監測模型,利用數學模型計算任何珠江流域內的河流污染情況。

  雖然技術上已將“點”連在一起,但要更進一步,讓區域優於現在、優於其他地區,便必須在政策層面作出配合。廣東是內地經濟發展的先行者,但在三十年持續發展後,現已進入所謂的“生命第一週期”,經濟需要轉型和升級等。因此,過往一直只著重低成本的工業,就很難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所以必須注重環境保護。在技術層面而言,工業、經濟等各方面需要建立一個領導層面或規劃層面的平台,才可將珠三角各城市聯繫在一起。在既有的經濟發展基礎前提下,配合整個區域的良好環保工作來提升經濟成果,便是我們對國家的貢獻。“綠色生活圈”將可作為一個示範,展示新的技術、新的理念達到區域的良好經濟之餘,環保工作也能優於其他地方的成果。

  現時全球十分關注的氣候變化、環境政策、國與國之間關係等環境問題,早已滲進貿易領域及國際關係領域內,不少決策是以國家的角度來看,甚至乎定位於全球的戰略,並對中國處理環境問題帶來很大的壓力。

  相對來說,中國的壓力主要來自內部,而且有自我改善的機會。但在國際關係上,國家需採取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共同肩負整個地球村的責任。因此,香港與廣東省在市場開發、技術交流、資金引進及人才流入等方面合作,便可有雙贏的成果,成為改善現行發展模式的地區。當然,這方面的合作將要面對很多挑戰,包括經常出現的壁壘,如有關技術的轉移,其中涉及貿易層面、出口管制,以至抑制氣候變化技術轉移和投放等問題,都是必需解決的。

  我們要在戰略層面共同解決國際間的氣候變化問題,中國應凸顯“可以做到”的承擔。其中除外來壓力外,更重要的是出於地區自身的需要,技術層面亦達到要求及擁有共同治理的經驗,可以發展為一種新的模式。如果這方面運作良好,今後在《京都議定書》的討論中將可成為一個亮點。

  環境保護的實施需要更多政策的扶持

  香港近兩年對保育問題的處理是合適的。在一國兩制下,保育問題既關係一國的利益,也能創出兩制之間的利益最大化。07年3月,行政長官與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北京見面時已就這概念提出討論,並於08年1月在《綱要》內標示“綠色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的重點工作,涵蓋清潔能源、清潔生產、循環經濟,以及建立宜居城市等。有關《綱要》只是一個起步,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繼續做,包括共同爭取“十二.五”的計劃,以符合國家每年制定政策的要求。雖然這“十二.五”計劃是全國一致的,但不同地區還是有差異,尤其是加上香港。因此,我們需要多些政策支援,以凸顯出雙方具體的能力、多做一點,以及要求高一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