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海西經濟區 需重定角色與作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1 00:24:17  


 
    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對海西經濟區對台優勢與作用的影響

  就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優勢、地位與作用的影響而言,可以歸結為兩個效應:一個是全面“三通”帶來的“替代效應”,一個是直接“三通”帶來的“增長效應”。總體而言,在兩岸全面直接“三通”與經貿關係正常化即將實現的新形勢下,增長效應將大於替代效應,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對台優勢必將得以進一步發揮,對台作用的潛力可以進一步開發。
 
  所謂“替代效應”,就是指由於兩岸全面“三通”,大陸其他省市得以獲得兩岸直接交流的權力與機會,兩岸交流將有更多的直接管道,海峽西岸經濟區“試點直航”與“小三通”在 兩岸交流中的地位與作用的重要性將相對下降。但這種基於“分流”而產生的替代效益是有限的, 因為:在沒有全面直接“三通”的現況下,基於交流的需要與當地的綜合性競爭優勢,台灣早已與大陸各地展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並非高度集中於海峽西岸經濟區地區;在人員、貿易、投資往來方面,基本上都是通過第三地間接實現的,也並非高度依賴於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試點直航”與“小三通”直接管道。事實上,由於政策限制,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試點直航”與“小三通”的潛力特別是人員、貨物往來方面遠未得到充分發揮。

  所謂“增長效應”,是指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兩岸交流中的地位與作用將隨著兩岸直接“三通”而得到提升。首先,兩岸直接“三通”與經貿關係正常化意味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優勢發揮的一個制約因素得以消除,對台交流與合作有望迎來蓬勃發展的局面。其次,兩岸直接“三通”與經貿關係正常化意味著“試點直航”與“小三通”政策限制被解除,海峽西岸經濟區“試點直航”與“小三通”的潛力得以進一步發揮,規模水平必得以進一步提升。此外,兩岸直接“三通”與經貿關係正常化意味著閩台之間將開通更多的直接雙向交流管道,雙向交流的規模、廣度與深度也必將因直接交流管道的增加與經貿政策鬆綁而得到提升。

  總之,隨著兩岸全面直接“三通”與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實現,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試點直航”與“小三通”這一直接交流的管道在兩岸交流中的地位與作用的重要性可能會相對下降,但“試點直航”與“小三通”的絕對規模水平必將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的推進以及經濟網絡不暢與經濟腹地狹小的弊端逐步克服,在制約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優勢發揮的諸因素逐步解除之後,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作用的潛力必將得以進一步發揮,對台交流與合作必將在更大的規模與更高的層次上得以展開。

    仍需發揮海西經濟區的對台優勢與作用

  新形勢下,一方面兩岸交流合作與和平發展有望成為兩岸關係的趨勢與主題,但與此同時,台灣分離主義問題、兩岸政治關係上的結構性矛盾以及兩岸社會的各種差異依然存在,兩岸之間的猜忌與誤解多而互信與共識少。這些必將對兩岸整體層面的制度性交流、合作與一體化的步伐形成相當程度的制約,構成兩岸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重大挑戰,並可能在新形勢下更加突顯。

  因此,兩岸需要有一個彼此磨合與相互適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探索切實可行的途徑,利用有效的措施,逐步化解兩岸交流、合作與一體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摩擦與矛盾,增強兩岸的互信與共識,從而促進兩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 的制度性交流、合作與一體化發展,推進兩岸社會全面融合,為兩岸和平統一奠定基礎。一個可行途徑與方式就是在有條件的兩岸次區域層面先行先試制度性合作與一體化。

  顯然,這一方面繼續需要海峽西岸經濟區充分利用其與台灣具有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地緣文化關係與優勢,做好先行先試的工作;另一方面也為海峽西岸經濟區 進一步發揮對台優勢與作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機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