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或自住或投資 新加坡華人成購房生力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8 09:34:08  


  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原籍中國的劉可一家人於4年前決定在新加坡定居後,便開始在本地購買房地產。她很幸運地受惠於本地樓市的上漲周期,在短短4年內,買了3個公寓單位,單位的價值目前都比購買時來得高。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像劉可一樣,在本地購置多個房子的新移民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本地發展商遠東機構有個客戶就在6年內在本地購買了15個公寓單位,包括一個價值1400萬元的豪宅單位,總值4000萬元。

  新移民在本地購買私人房地產有什麼趨勢?他們對一些地段的喜好和要求,又與新加坡買家有什麼不同?

  劉可之前任職的中國公司於2000年派她來新加坡公幹,她在公司購置的公寓住了4年,特別想念家的感覺。2005年,一家人決定在這裡定居後,就不想繼續租房,立即著手買房。

  劉可目前在本地一家銀行工作,全家都已是新加坡公民。她說:“我們買房主要是考慮自己住的。總覺得家居是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投資意圖不是很強。”開始找房子時,考慮到兒子就讀於南洋小學,便鎖定武吉知馬一帶的房子,與房地產經紀花了好幾個星期進行地毯式搜索,卻找不到合適的。

  她說:“新加坡房子的價格主要由地點、面積和地契等因素決定,在確定自己的預算之後,選擇具體的單位時,我們在屋子朝向、安靜程度、環境和私密性方面應該說是很挑剔的,因此覺得要選到一個合適單位很不容易。”

  三小時買下公寓

  她後來買下現在居住的Duchess Manor則純屬偶然。當時,一家人剛好從超級市場步行回租來的房子,看見路邊竪起有項目發售的招牌,便拐個彎去看。沒想到這項目非常合乎一家人的心意,從看房子到簽約買下一個三臥房式單位,劉可與丈夫南治國只花了不到3小時時間。

  住了兩年,劉可一家很滿意住家環境,唯一缺憾是客廳太小,因為烹飪手藝非常好的劉可喜歡在家宴客。孩子也表示有意報考國大數理中學,劉可希望搬遷到學校附近,就開始留意房地產廣告,也在網上考察附近樓盤。

  2007年2月,南治國到國大圖書館查找研究資料,正好看到Clementiwoods的預售廣告,拿了一份介紹册回家,一家人看了之後非常喜歡,第二天一早就趕到展示廳。

  回憶當時情景,劉可說:“雖然只是預售,卻擠滿人,大家像在搶房子。我們先選中朝向公園的一個四樓的單位,只是到現場看看面向公園的景色如何,一刻鐘後回來,四樓、三樓都給人買走了,容不得考慮,我們趕緊買下二樓的三房式單位。”

  買下之後,又考慮到年邁父母親不時從中國來小住,新家如果有4間臥房,其中兩間臥房有附屬廁所會更合適,便托經紀幫忙留意。

  2008年2月,同一樓盤里有人急於脫售同樣面向公園,正北朝向的四房式單位,雖然正處樓市高峰期,劉可還是決定以每平方英尺600多元的價格買下。劉可打算將之前買下的三房單位出售,並在新居建成後把目前的房子出租。

  雖然都以自居為購屋出發點,但劉可很幸運地在樓市回升初期買房,當年以每平方英尺800元買下的Duchess Manor公寓單位,目前尺價上漲至1100元左右。兩年前買下的Clementiwoods,原本售價為每平方英尺500多元,目前已漲至700元左右。

  談到在本地買房子與中國的不同,在上海有兩棟房子的劉可比較了自己過去在中國買房的經驗:“在新加坡買房,特別是從發展商那裡直接買房,各種價格和信息都很公開,大家機會均等,老少無欺。這很好。在中國,發展商往往不是很透明,好的單位不容易買到,而且真實房價也因人而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