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提出,如果此前鋼廠的合同執行率在90%以上者,可以繼續雙方的礦價談判、簽約等後續事宜;如果合同執行率不足90%的鋼廠,則需首先進行補償,否則將不會進行談判、簽約等後續事宜。”上述鋼廠負責人向該報記者表示。
從2008年三季度起,受危機影響,鋼廠訂單急劇下滑,中方對長期協議合同的執行率大大降低。雖然各家鋼廠的合同執行率都屬各家的商業機密,但就鋼鐵業此前經歷的低迷和困境而言,“去年中國鋼廠合同執行率能達到90%者極少。”
這意味著,到今年4月才基本將高價礦消耗完的中國鋼鐵業,需“賠付”者甚眾。
此前,華東一家中型鋼廠的總經理也曾對該報記者苦笑,因該企業採用“不開信用證”的方式推遲長協礦發貨,公司還上了部分礦商的黑名單。
兩拓的“索賠”牌
這並不是兩拓首次使用這一招數。
同樣的招數,已經在日方身上用過。在離年度談判期限一個月時間時,日本新日鐵與力拓達成了降幅32.95%的協議。這讓中方更加被動。中方的談判“底線”是,鐵礦石價格回到2007年時期的水平,也就是降價40%。
該報記者從可靠消息渠道處了解到,5月26日,力拓與新日鐵首發價後,必和必拓罕見地至今沒有跟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必和必拓與新日鐵仍未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
“新日鐵之所以接受力拓的首發價,就是因為力拓答應,未履行合同造成的賠償問題一筆勾銷。”知情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上述鋼企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鋼企與礦商二者,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對等的索賠權利。“即使是力拓此前以種種不可抗力為由減少發貨,我們鋼廠也從不會去真正索賠。因為礦商處於相對壟斷地位,鋼企怕影響今後的合作。”
鋼鐵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礦商和鋼廠之間會有一個關於鐵礦石總量上的框架協議,時限可以長達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就合同本身而言,肯定是成熟且具備相應索賠條款的。但一年一度的談判機制對此都很靈活,每年的供貨總量都不固定。”
中國鋼鐵業從2008年10月開始至今年4月,經歷了連續7個月全行業虧損。直到今年5月,中鋼協下屬72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盈利12.62億元,首次實現行業盈利。但業內並未將此視為足以興奮的“拐點”。
中鋼協副秘書長遲京東曾於6月26日表示,鋼鐵企業扭虧為盈主要得益於鋼材價格企穩和市場需求的增長。由於國家拉動經濟增長政策措施陸續到位,投資、進出口和消費均有所增長,鋼鐵需求有所上升;社會庫存繼續下降;“主要原燃材料價格均呈上升走勢,對鋼材價格有所支撐。”
一位國有鋼企的總經理向該報記者分析認為:“今年預計鋼市將成鋸齒形波動狀,目前靠提價所形成的一輪漲勢,不知道能夠支撐多久。”
目前,進口礦的價格已達到80美元/噸,煤價也上漲50元/噸,測算下來,鋼企噸鋼的原材料成本比之前上升了近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