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擊:重視自己的職權
一系列動作,將原本隱秘的國家保密系統推向前台。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6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保密法修改時,“國家保密工作部門”變成“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保密機構作為行政主體在法律上將得以明確。
一位接近國家保密局的人士說,保密系統的傳統職能,限於保密宣傳教育、制定保密法律政策等,並不主動出擊。
作為國務院部委管理的22個國家局之一,國家保密局被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的下屬機構,與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是“一個機構,兩個牌子”,由中央辦公廳代管。現任中央保密委員會主任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辦主任令計劃。
這樣的設置是在1993年確定的,並沿用至今。全國人大內司委在調研中發現,由於目前保密機構不在行政序列,缺乏具體管理職能定位,與保密法配套的辦法多是黨內法規和一些規範性文件,執法中很難查處,“充分反映了保密工作部門地位和職能的弱化”。
這次出爐的修訂草案,明確了保密局的規章制定權、行政處罰權、處分建議權等,其中的案件調查權,此前主要授予安全部門和公安部門。
受訪專家認為,草案體現了保密局強化甚至擴大其職權的傾向。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監察部、工信部等部門曾對草案中保密局的某些權限提出商榷。
作為一項有歷史淵源、曾為中共奪取政權發揮重要作用的特殊工作,保密得到各級各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不過實際工作中往往沒有相應的人才、經費等資源配置。
保密系統的先進人物、包頭市保密局長張學軍1998年被任命為副局長時,迎接他的只有“一老一小”:一位老局長和一位剛考入的公務員。老局長說:“其他人一天都不想在局裡待,調走了。”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保密局,經局長爭取後,編制由原來的15人擴至26人。
保密工作人員任命的隨意性,是定密、解密工作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提高保密人員素質,已有實際舉措。近幾年,國家保密局先後以合作方式,在南京大學成立“國家保密學院”,在北京交通大學建立研究生培養基地,在北京電子科技學院設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
除職權和人力資源外,國家保密系統在相關機構設置上,也開始由虛到實轉變。
截至去年10月,國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統安全保密測評中心已在全國建立25個系統測評分中心,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區、國防科工委,以及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據內司委調研報告,目前全國有27個省份和部分地市建立了保密技術檢查中心。
鑒於目前的保密形勢,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呂薇認為,現在國家保密局是一個局級單位,很難協調政府部門,應提升國家保密局的級別。南方周末了解到,作為極少數正局級的國家局(多數為副部級),升格是保密系統多年來的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