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揭秘間諜門主角胡士泰:行事謹慎、少用手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0 10:19:52  


 
  和大多數跨國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頻繁高調出入於各種酒會不一樣的是,胡士泰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也極少把自己的個人信息公開出來。而胡士泰之所以有如此反常的舉動,並不僅僅出於自身的性格,更與所從事的工作性質有關,因為胡所從事的工作,正好是與國家利益有著高度衝突的工作。

  “中國智慧”為外國牟利

  胡士泰是一個矛盾的混合體,也是那些跨國公司駐華高管時常處於兩難選擇中的典型代表——在職業素養和國家利益之間,他們常常充滿困惑,但又不得不做出選擇。果斷選擇維護公司利益的胡士泰,儘管已經成功地把國籍改成了澳大利亞,但思維上卻依舊很“中國”。他很巧妙高超地利用自己的“中國智慧”去為外國公司謀取最大的利益。他無疑是一個缺乏愛國意識的最佳職業經理人。

  為了能夠了解到比談判對手“中鋼協”更多的市場信息,胡士泰和其所帶領的力拓中國區銷售團隊,深入到三四線城市的小鋼廠,去深度挖掘各種“機密信息”,包括:原料庫存的周轉天數、進口礦的平均成本、噸鋼單位毛利、生鐵的單位消耗等財務數據。

  胡士泰重視“調查”的價值,更曉得“內鬼”的作用。胡士泰在中國區主政期間,非常關心如何利用“金元”手段,來腐化與誘惑中國主要鋼鐵廠的中高層管理者,首鋼高管譚以新就是其“金元戰略”的獵物。

  儘管,胡士泰不是礦山的集團高層,不會正式出現在鐵礦石的談判桌上。但胡士泰利用他獨特的人脈與信息優勢,給礦商集團提供大量的機密信息,而正是這些機密信息,讓處在談判桌另一端的中鋼協倍感難受,經常是還沒出牌,就已經完全被對方看清楚了所有底細。

  一頓飯就可搞定信息

  2005年,鐵礦石市場處於嚴重的供不應求,三大礦山企業也在談判中屢屢索要更高的漲幅,供需雙方的緊張關係已經凸顯。

  一位與胡士泰有過接觸的人回憶,在一次與胡的閑聊中,他還曾友善地規勸過胡:不要跟中國做生意表現得太強勢,要為中國的未來著想。而胡士泰當時卻不以為然,並表示:“我們的價格是透明的。”

  當時,胡士泰給這位人士的印象是,留著分頭,比較儒雅,言語氣質也比較國際化。

  像胡士泰這樣的擁有國企背景,又擁有國際化視野的氣質的人,也正是三大礦山企業希望招聘的目標,目前在三大礦山企業中國區任職的高管,也都有類似的經歷。

  據另兩大礦山的內部人士透露,像胡士泰這樣的位置,一年的年薪應該有10萬美元左右。前幾年,礦山效益好的時候,獎金非常可觀,有時候會對高管開出與年薪等同的獎金。有胡士泰的同行說,雖然目前對什麼是國家機密沒有明確說法,但確實不應該“為了迎合外國人而削尖腦袋不擇手段去搜集(信息),更不能為了自己的升職加薪,把很多的原則問題都已經忘得一幹二淨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