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依然留在展映名單上的還有一部中國內地作品《YanBianBox》,這是一部時長為27分鐘的紀錄短片,講述中國延邊一群玩beatbox(樂器口技)的朝鮮族青年的故事。澳大利亞媒體稱,這是中國內地唯一沒有撤出影展的片子。
此外,除了退出的三部電影,將參加本屆墨爾本電影節的華語片還包括香港影片《渺渺》、《青苔》以及中國台灣的兩部短片。
放映現場,導演承認失實
墨爾本電影節是怎樣發現這部電影的?又是什麼時間決定放映的?為什麼原定8月8日首映的影片後來又在7月26日加映一場?這一決定是否與中國抗議聲有關?面對這樣一部半路殺出的紀錄片,許多人一頭霧水。
電影節負責人穆爾在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曾提到,這部紀錄片是在電影節報名日期截止後才收到的。而一向自視甚高的墨爾本電影,竟然能打破慣例將一部遲到的電影納入放映計劃,其背後的玄機耐人尋味。隨著事態的擴大,《愛的10個條件》成為唯一門票在20天前全部售完的電影……怪不得連澳大利亞當地一位影評家都說,電影節利用政治手法來操作和擴大電影節的影響,這種做法對中國非常不公平。
在《愛的10個條件》首映現場,記者發現觀眾基本都是白人。而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傑夫.丹尼爾也來到現場。雖然他說這部片子陸續拍了7年,多次到華盛頓和新疆拍攝鏡頭,但從內容上看,他對新疆的認識很膚淺,甚至出現“1949年前新疆是個獨立的國家”這樣的錯誤。
而對於片中的熱比婭從小就對政治充滿熱情、希望做維吾爾族代言人等嚴重失實之處,丹尼爾在影片播放後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時承認,其中確有不實內容:“這並不是一部完美的紀錄片,也並不客觀和中立,我只是希望讓更多的人關注維吾爾人的現狀。”
雖然導演希望通過這部片子來贏得觀眾對熱比婭的同情,但現場很多觀眾十分清醒。其中一位觀眾認為,這部紀錄片完全站在熱比婭的立場,存在很大的偏見。整個片子沒有採訪中國官員,沒有中國政府官員對熱比婭的評論,顯然違反了紀錄片忠實於事實的原則。另一位觀眾則說:“熱比婭從中國監獄裡被保釋時表示絕不從事分裂中國的活動,但她一到美國就食言了,顯然是人品有問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