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旅日華人辦藥膳學院 傳承中醫藥膳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30 14:51:05  


辰已洋院長編輯出版的中國藥膳學書籍。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東京的電器一條街——秋葉原,可謂無人不曉,幾乎所有在日本留學、工作、旅遊的外國人都會到此購買自己喜歡的電器產品。我們更知道,在距離這條著名電器街不遠的一棟大樓裡,有一所學校名叫“本草藥膳學院”,它已經在這裡默默地開展了7個年頭的中醫藥膳學的教學與研究。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說到“本草”,不由讓人想起中國明代那位還沒有紅十字標記、沒有穿白大褂的生命大師李時珍,想起了周傑倫那首風靡的歌曲《本草綱目》,“看我抓一把中藥,服下一帖驕傲”, “馬錢子、決明子、蒼耳子、幹藥蓮子,黃藥子、穀鬥子、川楝子、我要面子,用我的方式 改寫一部歷史。”這些歷史、這些時尚,這些信念,都在“本草藥膳學院”裡萍蹤可覓。過去的6年裡,這所學院已向在北京的中醫藥膳學的最高機構——中國藥膳研究會輸送了336名國際藥膳師、95名國際藥膳調理師。近3年來又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輸送了國際中醫師35名。

  該學院院長、日籍華人辰已洋女士(中文名:劉海洋)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來日本前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附屬西苑醫院主治醫師、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編輯。現在,辰已洋女士在擔任日本本草藥膳學院院長的同時,還兼任日本國際藥膳師會會長、日本國際茶藝會會長、中國藥膳研究會常務理事暨國際藥膳師資格認定審查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藥膳食療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及秘書長、中國《東方食療與保健雜誌》編委、日本東洋學術出版社《中醫臨床》雜誌協力編輯等職,並在日本主編和出版了多部專著。辰已洋院長來日後在日本的綜合性醫院裡擔任漢方醫藥學咨詢15年,同時,把自己30餘年的臨床經驗,活用到中醫藥膳學的教育中,共培養了469名藥膳專業人材。

  辰已洋院長淡淡地說道,本草藥膳學院2002年成立於東京。當時日本經濟蕭條,學校在只有2名新生的情況下開始了中醫藥膳學的教育。2003年1月在日本中部地區開設了中部校,同年4月與日本文部省認定的專門學校合作,在日本的正規學校裡開設了中醫藥膳班。同年8月又開始了通信教育。與此同時還與各學術團體保持著友好關係,在日本各地陸續舉辦多次藥膳學習會。

  創業艱難百戰多。談起事業初創之時,辰已洋院長的眼睛濕潤了,略微有點激動地說道,辦學當初,與其說是在辦一所學校,還不如說是開一家“個體戶”。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幹,學院沒有經費,只能靠自己不分晝夜到處講課得到的收入來維持學院的運營。就這樣,經過兩年的拼搏和奮鬥,終於在2004年畢業了第一批學生,學院也逐步走上了軌道。幾年來,在日本友人的幫助下,在學院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到今年春天為止我們已經“送出”了469名畢業生,並先後在名古屋、神奈川縣、東京都開辦了5個中醫藥膳教室。

  自主創新是一個企業的生命,辦學何嘗不是如此。談到學院的教學特點,辰已洋院長自豪地說,我們學院最大的特點,就是全部使用學院自編的教科書。辦學初期我們就一邊參考中國中醫藥大學的教科書一邊開始編輯本學院使用的《中醫學》、《食藥學》、《藥膳學》等教科書。之後我們又陸續編輯並正式出版了《實用中醫學》、《實用中醫藥膳學》、《藥膳的基本》、《藥膳素材辭典》等教科書,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辰已洋院長又說道,當學院的運營開始走上軌道後,我們開始把眼光從日本轉上世界。先後與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韓國的大學及學會建立起友好合作交流關係,毎年都進行學術交流,出席國際學會,並在日本舉辦了國際藥膳大會。這些,都讓我們的視野更加廣闊,舞台更加寬廣。辰已洋院長動情地表示,“我本人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能為母校在日本的宣傳盡一些微薄之力而感到自豪。同時也希望能為日本學生去北京中醫藥大學留學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辰已洋院長最後說道,在日本,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管理,中國傳統醫學的“食醫同源”、“食藥同源”的中醫藥膳料理也越來越受到日本人的歡迎。借此機會,我想對那些20世紀後期來日本留學並且已經步入中年的在日中國朋友們說一句話,在異國他鄉學習、工作、創業,都必須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自身的健康管理是頭等大事。希望大家有機會來我們學院看一看,我們也希望能把對健康長壽有益的中醫中藥和藥膳知識傳授給大家。

  由“本草藥膳學院”再次想到了李時珍、想到了《本草綱目》,舍卻一生的時光和富貴榮華,苦苦追求四十餘年,從“正名、釋名、修治、氣味、主治、發明”的格物窮理尋根求源,到撰寫出一部不朽的藥學巨典,其後更有三百餘年的冷落與考驗。

  熱與冷、苦與樂、偉大與平凡,誰人能曉?今天,“本草藥膳學院”用自己的踐行訴說著這種傳承的一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