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綠營:馬英九威權獨大 須有效制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30 00:38:39  


 
  鄭文燦:觀察國民黨權力生態變化的幾個指標

  馬英九兼任黨主席之後的權力生態變化,有幾個觀察指標:

  首先是國民黨中常委的組成。馬團隊原本是以政務官官僚為主,對地方首長、“立法委員”和地方派系是有距離的。可是馬兼任黨主席之後,這些關係顯然會調整,因此,這大概就要看未來國民黨中常會裡中常委的組成,到底“立法委員”系統佔多少、縣市長系統佔多少、政務官系統佔多少,這是一個指標。我覺得上次的改組,只有“立法委員”,沒有政務官參與,這其實不符合國民黨內部力量的對比。所以,我認為這次政務官應該會有一定比例的中常委。

  第二個指標是,看誰當秘書長,因為馬兼黨主席之後,真正的幕僚長當然就是秘書長。我認為,未來國民黨的秘書長會是很強勢的;這個秘書長在主導未來國民黨的發展上,是非常關鍵的;如果用得不好,恐怕會衝突不斷。

  第三,與王金平的關係。其實在某些程度上王金平已經被弱化了,王院長是國民黨內本土的象徵,這是馬不能取代他的原因,王的實力不是強到不可換掉,而是他本土的政治符號不能換。換掉王最大的一個困難點是,有誰能夠在本土的象徵上取代王?目前沒有,王佔有這樣的優勢,不過王的實質影響力也在下降。

  第四,馬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在各個層面進行改組,包括“內閣”改組。馬9月接任黨主席,12月縣市長選完,一定會讓中壯世代上台。馬的邏輯是元老政治要退位,中壯世代要上台,一定要讓這些縣市長上台,這也是國民黨政權真正的基礎。馬有多大程度去整合這些縣市長,讓他們入閣,值得觀察。

  “內閣”裡面選舉出身的人,運作能力比較強,像“內政部長”廖了以這樣的人;而學者出身的,兩三下就陣亡了。馬也清楚知道,原來劉兆玄這套學者“內閣”應該是行不通的。因此,我覺得,年底“內閣”改組後,應該會大量起用縣市長與民選系
統出身的人,因為馬自己也是選舉出身,他很清楚知道這大概是國民黨未來的路。

  馬對美國和大陸玩兩面手法
  以後馬很難像過去半年一樣向大陸要東西

  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玩兩面手法:一方面想親美,一方面要傾中。馬兼任黨主席後的半年內,馬會遇到一個關鍵的決斷:一方面要向大陸要“外交空間”,二方面要向美國要軍購、要“國防安全”、要美方支持。美國對馬的兩岸政策、“傾中路線”必然有一定程度的保留。所以,馬無法像過去一年可以隨心所欲向北京要東西,我認為未來北京的態度會更強勢,馬如果要東西,就得作出政治讓步。

  民進黨有機會操作“反傾中統一戰線”

  民進黨與國民黨最大的差別在於兩岸政策。如果馬很明顯地在政策上採取“傾中路線”、讓得更多,會給台灣本土派更大的結盟空間,因為當國民黨的支持者都感覺到馬英九走得太快、太冒進、讓得太多時,民進黨可以操作類似“反傾中統一戰線”,或叫“保台統一戰線”,可以對馬形成一種政治上的壓力。這是民進黨未來可以著力的。

  不過,民進黨從去年“總統”選舉結束後,到現在為止,還未徹底檢討為甚麼會失去政權,對於兩個核心問題──一是路線問題,二是內部問題,黨內並沒有堅固的共識。所以,常常會把兩岸問題與派系問題糾結在一起。民進黨到目前為止若還糾結在派系政治,無法團結對外,要再次執政的難度就會提高。

  假如民進黨還糾結在內部派系問題上,不但不能給予人民足夠的信賴感,兩岸政策會不斷地有爭議,就連實質的政治領導能力都會被質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與海峽兩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