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博史上,中國館有機會成為下個經典(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5 11:36:14  


  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上海世博的中國館,造價超過72億台幣,鬥拱型的四角,以及大面積的中國紅,很多人說,中國館有機會在世博史上,成為下個經典;不過中國館總設計師卻不敢保證,他是來自廣州的建築師何鏡堂,我們來聽聽看他的創意理念。 

  tvbs報道,6月22日,中國館通電試燈,夜幕下的東方之冠,中國紅特別耀眼,卻是71歲建築師,何鏡堂的處女秀。

  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我這是第一次,這麼敢於用紅的,來表現一個這麼大的建築,紅色我們確實開始的時候沒底,我們都說中國紅,人家說什麼叫中國紅,我說故宮天安門這個紅,就是中國紅了,最後我們這個中國紅,是由四種紅組成的外立面,就是由上面重一點點,逐步逐步退勻,室內還有了3種紅組成。”

  要捕捉中國味,也得符合現實,中國館所在地不完整,設計又改來改去,在何鏡堂看來,是缺陷。

  何鏡堂:“我們把它調到世博軸,世博軸是正南北的,調過來之後呢,這塊地還是這塊地,原來這個房子是這樣的,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整個里面都亂了,重新調,重新調了,里邊很多小院子都沒有了,沒辦法面積的問題。”

  何鏡堂的中國館,在3百多個方案中勝出,但是成功卻不等於最好。

  何鏡堂:“我可以說沒有一個建築,絕對是最好的,追求一個比較適宜的,我沒有覺得,做到1百分很難,沒有一個建築是1百分的。”

  巴黎艾菲爾鐵塔,以及布魯塞爾的原子球,不僅在歷屆世博最受矚目,也是何鏡堂最愛,中國館,能不能成為下個經典,還是個謎,何鏡堂說,至少要得到所有中國人的認同。 

  總建築面積達16.01萬平方米的中國館,由中國國家館和地區館等組成。其中國家館由4個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立柱和鋼結構組成,鋼結構從柱高33.3米居中升起,層叠出挑,呈拱鬥型,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 

  據指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通過層層出挑的外觀體現“體承天地、制鑒古今、道法自然”,展示出莊重、祥和的國家形象。

  黃浦江畔聳立起一座高63米、凝聚中國氣韵的宏偉建築,這就是被稱為“東方之冠”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中國館。

  作為上海世博會永久性場館之一,中國館將是世博會園區的點睛之筆,位於世博會園區浦東區域的中心位置,東接雲台路,南鄰南環路,北靠北環路,西依上南路,總用地面積6.52公頃,軌道交通8號線從其地下穿過,預計總投資約15億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