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印明日舉行邊界談判 兩國火藥味隱約飄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6 10:57:04  


 
  不良心態三:“誰控制誰有理”

  在過去幾十年中,印度一直在努力“造成既成事實”、迫使中方承認印度對有爭議地區的“實際管轄權”。在這種心態作用下,印度不斷地在東段邊境爭議區採取單邊行動,即“領有化、行政化、人口化和軍事化”。

  “領有化”就是不斷派人占領爭議地區,甚至不惜武力驅趕西藏地方行政官。如1951年2月,在中國軍隊和平進入拉薩之時,印武力驅趕了達旺地區的西藏地方收稅官。至1953年,印已基本“領有”了“麥線”以南的廣大地區。

  “行政化”就是加強對爭議地區的行政管理與機構設制。印獨立後,1950年成立“北部和東北部邊境委員會”;1954年成立“東北邊境特區”,歸外交部領導;1972年1月20日將該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歸內政部領導;1986年12月8日,印政府又將該“直轄區”內化為“邦”。

  “人口化”就是不斷往爭議區移民,使之“印度化”。過去爭議地區主要居住著漢藏語系的中國少數民族,如門巴族、珞巴族等。然而,經過20多年的不斷移民,印內地移民已達60多萬,占爭議區總人口的65%。近年來,印政府更是不斷鼓勵內地人向達旺——中印邊界爭端中的最核心焦點——移民。

  “軍事化”就是不斷加強印控爭議區的邊防力量。經過多年經營,印在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已對中國形成相對優勢。近一年多,印邊防現代化步伐徒然加快,如部署先進的蘇-30MKI戰機、T-72主戰坦克,以及新修機場、大修戰略公路、新增10萬兵力等,以期在兵力、裝備與基建方面對我形成絕對優勢。

  當前,印度在邊界問題上的態度日益強硬,上到國家領導人下至專家學者,毫不掩飾地公開宣稱,“印政府不會讓出一寸領土”。近一年多來,印度有人又開始公開兜售“以西換東”方案,以實現印度“承認現狀”之目的。依據該方案,印度願放棄歷史上原本就不屬於它的西段“爭議區”,來換取中國承認其對東段的合法占有。但這種“占有者通吃”的心態顯然不被中國政府所接受。

  中印邊界談判進展緩慢

  中印邊界長約2000公里,分東、中、西三段,從未劃定過邊界。目前,雙方有爭議的地區約12.5萬平方公里,主要位於東段藏南地區的“麥克馬洪線”附近。

  2003年,中印兩國同意設立特別代表會晤機制,確立了解決邊界問題的三步走戰略,即先確立解決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然後確立落實指導原則的框架協定,最後在地面上劃界立樁。雙方經過5輪艱難會談,於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期間,達成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這也是迄今為止,該機制在邊界問題上取得的最大進展,但中印雙方在一些大的指導原則的具體內涵上分歧仍然嚴重。

  由於印度固執於“承認現狀”,雙方此後的幾輪談判不但未能縮小分歧,反而陷入了越談越僵的困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