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網路江湖多險 馬英九小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9 09:44:09  


人們大概只能祈禱:馬英九還有時間做些正事。
  中評社台北8月9日電/馬英九網路“治國週記”的預錄風波尚未平息,又發生他到底何時開始接觸電腦的爭議,但顯然馬英九對在虛擬世界與網友做第一手的接觸興趣很高,幕僚正在規劃為他架設噗浪(PLURK);九月分之後,馬英九除了身兼馬主席,也將成為部落格格主和噗浪客……有這麼多身分,馬英九應該會滿忙碌的。 

  為了爭取年輕人的認同,政治人物紛紛進入網路世界。部落格需要常常更新,被稱為是“微網誌”的噗浪網,分享的基本型態則是簡單幾句話加上一些表情,俗稱碎碎念,噗浪客最好隨時掛在網上,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噗友寫什麼就看什麼;在野的綠營政治人物沒有治理“國家”的責任,時間都是自己的,成立部落格、噗浪、加上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可以成天噗個不停,還可以舉辦噗友會,把網友聚在一起論時政、搏感情,花多少時間精力都無可厚非,但是馬英九又要管理“國家”大事小事,又要整修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到底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跟噗友們閒聊,真的讓人非常好奇。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網路是另一個溝通和互動的管道,因為不是實體世界的接觸,所以要能夠做到“本人投入”與“隨時隨地進行互動”才會有真正的吸引力;像馬英九這種A咖政治人物投入網路世界,一定會被人用放大鏡檢視:是不是本尊、是不是即時……等等,肯定被檢查個不停;馬英九進入噗浪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年輕人,如果找分身、槍手跟噗友噗來噗去,難保不會被網友、噗友罵得滿頭包,但如果他在噗浪上親力親為,又難免令人擔心,花那麼多時間在噗浪上閒扯的“總統”,到底還有多少時間精力治國?蘇貞昌可以,謝長廷可以,因為他們在野,馬英九可以嗎? 

  呂秀蓮曾公開批評說政治人物的“噗浪”沒有內容,雖然她的這一番話立刻引起噗友們的反彈,然而熟悉噗浪的人卻也不能不認同呂秀蓮的觀察,零碎化的噗浪是不是馬英九應該花時間經營的地方,確實值得討論;部落格的寫作經營已會耗掉很多時間,更何況噗浪三言兩語式的心情分享,對治理“國家”到底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幫助?治國格局何須自限呢喃小語裡?六百、八百噗友網聚又如何?超過六百、八百噗友不知幾倍的廣大人民或許是網路世界裡的潛水客,甚至根本不噗不掛網,他們對馬英九的期待可不是一個一直想在網路上東施效顰的半吊子噗浪客。 

  其實,政治人物如果沒有萬全的準備、對網路戲規沒有充分的了解,最好就不要貿然進入網路世界;因為其結果往往不但事倍功半,講難聽一點,甚至會“貽笑大方”,想拉攏年輕族群反倒被譏笑,而後落荒而逃。宜蘭縣長呂國華在批踢踢上被噓、馬英九治國週記被轟,都可以看出,作為執政的政治人物,想要在網路上開拓政治市場“客源”必須非常小心謹慎,網路的匿名性以及擴大性,往往會讓事情的效應不斷被放大,或許只是少數網友的反應,卻會讓人以為網路上千軍萬馬掀翻了天,以為是什麼天大的問題,反而給了政治人物錯誤的訊息。以馬英九預錄的“治國”週記為例,如果是傳統媒體,預發稿件根本是稀鬆平常的事,沒有人說馬英九的“治國”週記是一周時事報導,其性質比較類似於馬英九與人民分享他觀察到的社會現象和心得,從已經曝光預錄的週記看來,在任何時間錄製、發表,根本沒多大差別,但是到了網路世界,這就變成了罪大惡極,連“總統”的誠信都扯進來了;仔細想想,事情哪有那麼嚴重呢?“治國”週記只是馬英九計劃每個星期要跟人民聊的話題而已,馬英九何時有空就何時錄製,為了熟悉作業多錄了兩集,又有什麼不得了的,結果網友像抓到賊一樣,網路一片撻伐,“總統府”能怎麼樣?碰到網路,被網友歸為舊人類的馬英九只有趕緊低頭認錯而已。 

  網路江湖多險,待馬英九成了噗浪客之後,類似的事情只會多不會少,屆時“總統府”除了一直補破網,大概也沒有別的辦法可平息眾怒,畢竟鄉民、網友的情緒非常容易被煽風點火,一件小事都可以引起軒然大波,政治人物、尤其是日理萬機的“總統”到底有多少時間精力來“伺候”網友,實在值得關切。再說,從部落格、推特、臉書到如今正夯的噗浪網,網路世界迭有新創,政治人物一下子“發推”(TWITTER)、一下子“發噗”(PLURK),很可能才剛學會的一招半式,三兩下就過時了──想像未來馬英九忙得分身乏術、揮汗如雨,拚命累積他的卡碼(Karma),人們大概只能祈禱:他還有時間做些正事。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