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時報:政府的救災效率竟不若民間團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0 09:51:39  


慈濟等民間團體在投入救災及災後救助的主動積極作為,與政府單位各自為政消極被動所形成的強烈對比。中央社圖片
  中評社台灣8月10日電/台灣時報今天社論說,莫拉克颱風強襲重創台灣,尤其是在南部造成的損害更是五十年來最為慘重的一次,根據災害應變中心統計,三天以來總計七死三十二輕傷四十六失蹤,救難單位已開設八十四處收容所,收容三三七四人。

  至於破壞的道路橋樑等基礎建設更是難以計數,至少造成全台七十六處公路受災中斷,旗尾大橋、新旗尾橋、吳鳳橋等多個橋樑斷裂,其中連接高雄、屏東二縣的雙園大橋斷裂時,據報有二部車落水,而為避免危橋、斷橋的憾事重演,包括宜蘭牛鬥橋、屏東新埤大橋、里港大橋、楓港橋、林邊大橋、高雄六龜大橋等已至少有二十九座橋梁緊急封閉。但依照目前仍未停歇的雨勢來看,損害必定會持續擴大,各地仍應提高警覺小心防範。

  社論指,這次莫拉克強颱的來襲,對台灣行政系統的危機處理能力及效率,對救災體系的專業及效能等,無疑是一次極度嚴酷的考驗,因此,對於截至目前為止公家單位已投入救災行動的數千軍警消人員,甚至是自願投入的民間救難團體及人士,我們對其獻上最高的敬意與鼓勵,因為他們的冒險患難精神及全力以赴的付出,拯救了許多的受災待援民眾,因而減少了更多的可能傷亡及損失。

  但也就在颱風對全台危機尚未解除之際,為了屏東縣佳冬鄉及林邊鄉的水患救援及居民撤離的延誤,“中央”與地方又重演互槓互責的舊戲碼。“行政院長”劉兆玄認為屏東縣在與“中央”的聯繫上,應該改進。副縣長鍾佳濱則說,縣府一大早就向“中央”請求支援救難機具,是“中央”反應太慢。台灣本是一個地震、颱風等天災頻繁發生的區域,對於類似的災難所應採取的聯繫、通報、救援及後續因應等措施,應該早已經驗豐富應對成熟,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何每一次重大災難發生之際,就必然會看到這種互踢皮求及推諉卸責的情況發生,這些官僚難道不知道,這不僅對救災的進行毫無助益,更會讓人民厭惡與不齒,而對切身受災的民眾而言更是情何以堪。更何況,有關災害之預防及發生時,“中央”、地方政府各單位本身應有的作為,及其彼此之間合作的標準作業程序,早已形成法令、規章及作業準則的明文規定,中間有任何疏失,事後由檢調、監察機關依法調查追究,該負的刑事、行政法律責任及政治責任根本無從規避,徒然在救災緊迫之際進行無謂的口水戰,只是曝露自己不敢勇於任事的政客性格。

  社論又說,在這次莫拉克風災中,我們又再度看到像救難協會、慈濟功德會等民間團體在投入救災及災後救助的主動積極作為,與政府單位各自為政消極被動所形成的強烈對比。這種面對災難時截然不同的應對心態,其實也會嚴重影響整體救災的成效。以前述各級政府遇災害時的標準作業程序為例,雖然清楚劃分各單位之權責,但最多只能達到防弊的效果,也就是避免有消極不作為或怠惰的情況發生,但有時積極伸出援手更能達到資源的最佳配置及救災的最大成效。像這次主要受創區域在南部縣市,北部受影響較輕微的縣市其實可以盡早並主動提供救援上人力及物力的協助,而不應事不關己地坐等“中央”的層層指令下達才展開行動,如此一來救災的成效必然能大幅提升,但很無奈的,台灣公務員盡是消極與自保的心態,與民間團體的志工服務人群、救助弱勢的熱情有天壤之別,可見所謂“苦民所苦”仍舊只淪於口號與文宣,要真正落實,恐怕仍得從最高層自己以身作則開始,如此才是改變的開始。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