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邊境爭議 印度“四招”控制中國藏南地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0 15:21:59  


 
  8 月7日談判開鑼後,印度主流媒體相對客觀地報道了中印邊界談判的進程,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印度時報》8月8日突然炒作“谷歌地圖羞辱印度”:原來谷歌地圖用虛線標示“阿魯納恰爾邦”屬於“未定國界”。《印度時報》聲稱,谷歌地圖使用的是中文,而非印度文,“這一做法簡直是變相認同‘阿魯納恰爾邦’劃歸中國管轄”。

  趙干城認為,印度國內“動輒發動戰爭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言論甚至比增兵行動更具有傷害性,印度放任民族主義的氾濫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還需更多外交官“白了頭”

  “中印邊界問題久拖不決的根本癥結在於印度頑固地堅持‘麥克馬洪線’,這是中國絕不會接受的。”趙干城指出,印度于1987年設立“阿魯納恰爾邦”,企圖在國內造成“木已成舟”的輿論形象,也限制了印度政府的政策選擇。如今,只要印度國內一有人提出“阿魯納恰爾邦”不合法,一有人主張談判,便會引來印度媒體和輿論的一片鼓噪和指責。

  當然,印度國內並不缺乏主張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的聲音。印度防務審計局官員庫馬·辛格8月7日撰文指出,“與中國的談判很艱難,而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支援我們的談判人員,保持耐心”。不過他坦言,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印度目前“還無法破譯中國的大戰略,印度的中國問題專家和軍事學者對談判失敗並沒有備用方案”。

  趙干城也指出,中印邊界問題的解決並非毫無進展,30年來已實現了三次大的跳躍。1981年,時任中國外長黃華訪印,開啟了和平談判之路;1988年,印度總理拉·甘地訪華,成立了“邊界問題談判聯合工作小組”,可視為又一大跳躍,“說明雙方高層越來越重視這個問題”;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華,雙方成立級別更高的特別代表會晤機制,該機制的設立目的就是為解決邊界問題提供政治視角。

  “事實上,世界各國的邊界談判都很困難,需要長期的努力。很多外交官都談白了頭。”趙干城說,1962年印度挑起的邊境軍事衝突證明,武力解決邊界糾紛不應是雙方的政策選項。雙方應該耐心地進行和平談判,而中印兩國對此已達成了共識。

  中印邊界談判卡在哪

  中印邊界爭端屬於歷史遺留問題。1914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炮製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歷屆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認。1947年印度獨立後,不僅繼承了英國對中國部分領土的侵佔,而且進一步侵佔中國大片領土。

  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分為東、中、西三段。中印雙方爭議地區面積共約12.5萬平方公里,其中東段約9萬平方公里,即中國藏南地區,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現全部被印度實際控制;中段約20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主要控制在印度手中;西段約3.3萬平方公里,主要是指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整個中印邊界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衝突也主要發生在東西兩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