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太慢!太慢!太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3 16:38:34  


  中評社台北8月13日電/太慢!太慢!太慢!

  這是八八水災救難過程給社會留下最普遍、最強烈的感受。“監察院長”王建煊說氣得想拿刀砍人,很多災民急得破口大罵,不少前往災區巡視的“長官”被罵到無話可說。這次讓大家感到救得太慢,不完全只是主觀的焦急,還有令人遺憾的客觀因素。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很明顯,有該投入救災的力量沒有投入,例如有官兵表示想參加救災,但遲遲等不到上級下令。更明顯地,很多救災資源和必要步驟沒有在第一時間投入。於是形成了一種荒謬的對比:基層人員手忙腳亂,搏命救災,且確實發生了救災殉職的事故,令人痛心;但高層指揮系統混亂與錯誤,完全無效率,令人想責問“指揮中心在哪裡”。

  救災如作戰,指揮中心的第一任務是弄清楚有什麼可動員的人力物力資源,由中心指揮調度派用。但從水災發生、民眾求援開始,“中央”的救災動作就曾發生媒體所謂“消失的七小時”的落差。之後就算“總統”和“閣揆”開始下鄉勘災,但指揮中心的力量還是不見發揮。故有專家譏諷“指揮當機”,亦有“立委”質疑為何不發布緊急命令。

  緊急命令是否非要發布不可,的確見仁見智。但救災乃非常時刻,政府必須掌握包括軍隊在內的所有可調度資源,加上權宜徵用民間人力和資源逕行投入搶救的權力,以快速應變。但政府高層好似沒有“緊急狀況”的警覺,雖然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指令,例如據報導,馬英九親自打電話給台北市消防局長調橡皮艇,但“親自打電話調橡皮艇”豈是三軍統帥的要務?輿論指責“正規軍打游擊戰”,實非過甚之詞。

  還有其他各種問題,在這幾天之內一一被揭出。例如為什麼具備重機械能力的南部軍隊單位,沒有及時投入救災?為什麼民眾捐贈的物資,傳出被擋下來進不去災區?為什麼“國防部長”雖承認動員不夠有效,但仍有軍方高層主張,“有戰備任務要執行,不是想救災就能去”?

  此時就是緊急時刻,政府和軍方的“保國衛民”任務就是救災救人,切莫等閒視之!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