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力拓:中國與FMG鐵礦石協議沒示範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8 09:06:11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寶鋼與FMG達成的鐵礦石價格從國際貿易慣例看,有一事實上意義,畢竟FMG是第一次出現在談判桌上。”唐山國豐鋼鐵公司負責人如是評價。但三大礦山公司之一的力拓發言人昨卻表示,這個談判結果同力拓與中國方面的價格談判無關。由此看來,中方欲以FMG為樣本迫使三大礦山簽城下之盟的難度依然相當大。

  上海證券報報道,有鋼企人士表示,礦山在中國執行統一價格是好事,畢竟現在秩序太混亂。同時也擔心FMG在日韓及歐洲市場沒有貿易銷售,其價格是否具備標杆意義尚難判定。MYSTEEL分析師徐向春表示,這是中國鋼廠首次與三大礦山之外的鐵礦生產商達成談判結果,標誌著中國鋼廠在賣方陣營打開突破口,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本次取得的成果有限,距離既定目標還有相當的路要走,還須付出艱苦的努力。

  徐向春認為,能否對三大礦山產生實質性影響,從目前來看可能十分有限。因為FMG的產品基本上全部出口到中國,在日本、歐洲市場還是空白;其次,其占中國進口份額不足10%,因此在國際市場、中國市場的代表性有限。若要得到三巨頭和日本、歐洲鋼廠的認可,還需進一步發展壯大。

  傳統意義上鐵礦石談判代表為世界主流鋼廠和礦山公司,鋼廠須有大量進口鐵礦石比重,礦山公司則須有相當規模的產量和全球廣泛的市場。聯合金屬分析師胡凱認為,參照這樣的標準,FMG能否作為談判代表,談判結果是否能被認可,確實存在極大疑問。以FMG目前2000萬噸左右的生產規模,只有巴西淡水河谷的1/17、澳大利亞力拓的1/7、必和必拓的1/5,產量排名在世界前10位之外,一些從未參與談判的礦山的產量都在FMG之上。

  據了解,在1993年的礦價談判中,毛里塔尼亞的SNIM公司與當時世界最大的法國Usinor鋼廠(Arcelor前身)確定了下跌 13.47%的首發價格,1個月後BHP與日本鋼廠達成的價格協議僅下跌11%。當時SNIM的產量僅1000萬噸,不到全球鐵礦石年發貨量的2%。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FMG承諾實行統一價格銷售,但是不具有普遍性。在中國市場,現貨礦比重高達60%,並且價格經常明顯高於長協礦價格。在價差誘惑下,鐵礦生產商具有強烈的衝動以現貨價格銷售鐵礦石,必和必拓、力拓紛紛加大現貨投放量,甚至實行指數定價。因此,在當前鐵礦石市場供應未出現嚴重過剩的情況下,難以說服他們取消現貨礦。

  “如果中國鋼廠從戰略角度高度重視海外鐵礦投資,在未來若干年裡,通過參股、合資、融資等方式,支持三、五個FMG發展起來,那麼,三大礦山將會面臨更多的競爭對手,中國鋼廠的主動權將明顯增強。”徐向春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