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加速重建 重獲人民信任的起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2 10:27:15  


  中評社台北8月22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目前台灣社會的主流輿論,是以批判馬英九“總統”及“行政院長”劉兆玄為顯學。除了想當然爾、見獵心喜的泛綠媒體外,許多民眾也紛紛表達對馬政府的種種不滿。至此,“無能”的標籤竟然深刻在人民的心中,這對潔身自愛的馬英九來說,是個難以抹滅的痛。 

  根據具公信力的遠見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高達78.2%的受訪人認為執政團隊對此次風災危機處理與應變能力不及格。對馬英九“總統”個人的執政評價,只有22.9%滿意,卻有高達64.8%的不滿意,這是他自去年上任以來的最低點,被外界喻為是他的“政治土石流”。 

  社評說,弔詭的是,根據TVBS的民調,雖然馬英九的滿意度只有16%,但近六成的民眾卻不願他引咎辭職。結果顯示,人民對他尚有一絲期待,也願意給他一個機會;換句話說,馬英九目前是被人民“留校察看”。 

  坦白說,如此低的民意支持度,不單單是馬英九個人必須面對的,更是全民對整個政府體系的不信任投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員都輕忽莫拉克颱風所帶來超高雨量的潛在性威脅,當然也不可能對災害有適時的反應及措施,才會使得人員傷亡慘重,超乎社會能容忍的想像。 

  首當其衝的責難對象,當然是馬英九“總統”,這是身為“國家元首”不可逃避的責任。接著,眾人將矛頭對準“行政院”,質疑其救災的態度與速度。各界更紛紛呼籲馬英九,應將不適任的“內閣”官員究責下台。 

  社評說,在災害剛發生之初,各界對政府遲鈍的反應感到吃驚及不解,認為救災行動遲遲未能展開,錯失了所謂的救災“黃金48小時”。並以李登輝前在1999年921大地震的作為,來對照馬政府的遲緩。然而,當人心開始沈澱之後,更多人也發現,兩者災害根本無從比較起。試想,有什麼人在土石流的衝擊下還能生還?看看電視上救援人員必須冒險度過湍急的河流,就可得知,災害一發生時,當時泥沙的力量有多麼強,人類是無法與之對抗的,就有生還者以“攪滿泥沙的洗衣機”來形容當時可怕的景象。 

  各界排山倒海而來的批評聲浪,是馬英九從政以來的最大危機,他又應該如何面對、處理棘手的災後重建工作及化解人民對他的不滿情緒,並重新贏得人民的信任? 

  首先,馬英九應深思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利用此時人民希望政府體制能做有效改革之時,大刀闊斧地重整各級政府對災難的預防及反應機制。從“中央”開始做起,痛定思痛,徹底改革防災及救災體系,而不是成立個“內閣”層級的““國家”救災署”就可了事。如果官員的心態不改,同樣的災難鐵定會再次發生。屆時就不是單單道歉就能解決了。 

  再者,儘速恢復災民的生活,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協助心理創傷輔導,讓這些人能盡快回到社會。也算是政府對他們的補償。馬政府必須將他們的創傷視為自己家人的創傷,以同理心來感同身受,才能達到有效幫助的目的。更何況,越多災民能正常地重回社會,也代表著將來潛在性社會問題的減少。 

  除了災民的安置外,馬英九也應嚴令懲戒怠忽職守的官員,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才能對國人有個明確的交代。此次的風災,不僅為台灣南部帶來實質災害,也是對馬英九個人政治聲望的嚴峻考驗,更是整個社會重新思考人與自然共存的契機。 

  既然談到官員的責任,難道地方政府就沒有責任?台灣土地過度開發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濫墾、濫建造成水土保持不良,也因此造成土地負荷過重,當颱風一來,當然會引發不可收拾的土石流等等造成天人永隔的慘痛畫面。此次受災最嚴重的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不就是個活生生的教訓?難道濫發開墾執照的地方官員沒有責任?馬政府的救援備受質疑,難道就不必追究造成災害的源頭?我們不願打政治口水,但是過去執政的民進黨難道就完全沒有責任? 

  社評說,許多專家提出警告,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各地的災害只會越來越嚴重,也向各國政府提醒預防災害發生的重要性。因此,為了預防重大災害再度重演,國土保育的工作應即刻進行。據報載,劉兆玄院長已指示“內政部”在一個月內提出國土保育計劃。這是好的開始,希望“劉內閣”將莫拉克颱風的災害視為奇恥大辱,並將重建工作當成人民給馬團隊一個雪恥的機會。不求快,只求有效,畢竟國土保育是永久性的政策,千萬不可急就章,草草交出成績單。尋找人類與自然共存之道,應是政府當時的嚴肅課題。 

  最後就是徹底檢討“國軍”救災的角色。“國軍”在此次救災行動深獲人民的讚賞,但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坦白說,自從1999年的921大地震之後,台灣已經沒有再歷經過這麼嚴重的災害,因此“國軍”對於救災的動員早已生疏不少。加上精實案,“國軍”人數早已不能跟10年前相提並論了。因此,馬政府必須要求“國防部”擬定防災及救災演訓計劃,將各地駐軍劃分責任區,加以演練。並加強與當地縣市政府的協調與聯繫,特別是在颱風季節,更需要保持軍民聯繫的暢通,才可能在災害發生時,“國軍”能有最迅速及有效的反應行動,也才能將災害降到最低。 

  借用一句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在四川震災時對解放軍說的名言:“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這也應該是馬英九及其行政團隊自我警惕、並以此作為檢驗官員的標準。除非以民主政治自豪的台灣,認為我們真的比不上大陸,否則每一個公務員、不論是政治任命或是文官,都應該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同理心來看待災民所受的心理創傷。 

  馬英九應謹記,自己是“國家元首”、三軍統帥、亦是“國家”危難時的民心撫慰者,在此時此刻,人民想看到的,是一位臨危不亂、行事果斷、與民同悲的領導者。若他能以誠懇、謙卑、以民胞物與的態度,重新回到群眾之中,必然能重新找回人民對他執政能力的信任,人民也不會再有“所託非人”之憾。 

  社評說,“危機,就是危險之中也有機會。”提醒馬英九,既然無法對罹難者再做出什麼,何不定下心,領導國人團結一致,扶持受災戶重新站起來,共同度過難關,讓國人再度切實感受到你的真誠與決心,才不會辜負國人的寄託與期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